
亦稱“ 龍驤赤 ”。指 南朝 齊高帝 蕭道成 所乘赤色駿馬。《南齊書·高帝紀上》:“ 太祖 夜從 承明門 乘常所騎赤馬入,殿内驚怖……及 太祖 踐阼,號此馬為‘龍驤将軍’,世謂為‘龍驤赤’。”
“龍骧将軍”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個重要官職名稱,其含義和象征意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龍骧”二字源于“龍騰骧躍”的意象,比喻如龍昂首疾馳般的氣勢。其中,“骧”指馬昂首奔馳的姿态,因此該官職名稱蘊含威猛進取的寓意。這一稱號始于西晉,最初為雜號将軍,後逐漸成為南北朝時期的重要武職。
起源與地位
首任龍骧将軍為西晉名将王濬。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為伐吳,任命王濬為龍骧将軍,命其率水師從益州順江而下,最終攻破東吳都城建邺(今南京),完成統一大業。
南北朝時期,該職位地位有所波動:北魏、北齊時位列三品,南朝梁時則降至一百七十位以後,隋朝後廢止。
象征意義
作為帝王授予骁勇将領的稱號,其意義遠超普通官職。例如,前秦苻堅将“龍骧将軍”視為家族崛起象征,曾祖父苻洪、本人均曾任此職,後卻将此號授予羌族将領姚苌,最終姚苌反叛緻前秦滅亡,被視為曆史谶語。
“龍骧将軍”一詞在文學中常被用于形容勇猛統帥,如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的赤色駿馬亦被稱作“龍骧赤”。其意象亦融入成語(如“龍骧虎步”),成為勇武精神的代名詞。
總結來看,“龍骧将軍”既是軍事史上的重要官職,也是權力與命運的象征,其興衰與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軍事格局緊密交織。
《龍骧将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勇猛威武的将軍。下面将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龍骧将軍》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龍部、骧部、将部和軍部,其中的“龍”是部首,骧是會意兼形聲字,将是聲旁,軍是形旁。整個詞語共有19個筆畫。
《龍骧将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勇猛威武的将軍。龍象征着威武,骧表示勇猛,将軍指的是高級軍官。這個詞語常用來贊美英勇的軍人。
《龍骧将軍》的繁體字為「龍驤將軍」。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龍骧将軍》的古漢字寫法為「龍騁將軍」。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龍骧将軍,帶領軍隊取得了重大勝利。
2. 巨人隊的隊長被譽為籃球界的龍骧将軍。
龍骧将軍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如:
1. 将軍風采
2. 龍骧虎躍
3. 骧龍在野
《龍骧将軍》的近義詞包括:
1. 威武将軍
2. 英勇将領
3. 雄武之師
與《龍骧将軍》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懦弱将軍
2. 無能将領
3. 退縮軍人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了《龍骧将軍》這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信息。【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