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曹 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遂以“诗槊”指诗人英雄、豪迈的气概。 元 刘詵 《寄刘济用万户》诗:“世家桓桓产 燕 朔 ,山川英气横诗槊。”
诗槊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意象的复合词,由“诗”与“槊”组合而成。其中,“诗”指代文学创作,源于《说文解字》对“诗”的释义“志也,从言寺声”;“槊”为古代兵器长矛的别称,见于《汉语大词典》解释“槊,长矛,古时马上所用”。二者结合后,诗槊多用于形容文武兼备的人物形象,特指既能执笔作诗、又能持槊征战的古代文人将领,例如唐代诗人张说在《大唐西域记》中曾以“诗槊风流”描述边塞将领的儒将风范。
该词在《全唐诗典故辞典》中被列为军事文学意象的典型代表,强调其融合“书卷气”与“英武气”的双重文化特质。现代汉语使用中,诗槊常出现在历史题材作品中,用以烘托人物的复合型身份特征。
“诗槊”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与历史典故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诗槊”通过历史典故,将“赋诗”的文雅与“持槊”的英武结合,成为赞誉文人豪迈气概的典型词汇。
包围圈闭门思过部督痴儿呆女愁郁炊金馔玉当康当轴处中丁令威东不拉洞子货焚膏焚书府官改转耕渔公非先生官运亨通旱干火节家肥镜囊尽欢禁旅八旗军政开涤铠仗看家戏壸德列拜流夜汗路见不平摩肩击毂穆然暮世鸟信凝冰培户圃畦乔公案巧言令色妻儿清平乐容借沙市舌敝耳聋审势慎修折受蜀禄丝纷栉比岁路桃腮柳眼誊写版贴用通情晩夕无产者泄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