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邑的意思、鼎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邑的解释

《左传·桓公二年》:“ 武王 克 商 ,迁九鼎于 雒邑 。”后遂以“鼎邑”指 洛阳 。 唐 杨炯 《途中》诗:“悠悠辞 鼎邑 ,去去指 金墉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晷纬齐明,临 鼎邑 而重威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鼎邑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分解、历史演变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1. 字义分解

    “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本指祭祀礼器,后引申为政权象征(如“定鼎”指建立王朝)。

    “邑”原指人群聚居地,《周礼》注“四井为邑”,后特指都城或封地,如《诗经·商颂》中“商邑翼翼”指商朝都城。

  2. 词义考据

    “鼎邑”组合最早见于商周文献,指代具备政治、军事核心地位的城市。东汉郑玄注《周礼》时称“鼎邑者,王畿之重镇”,强调其战略重要性。《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将其释为“形胜险要、国都所在”,如西周镐京、东周洛邑均属鼎邑范畴。

  3. 文化象征

    “鼎邑”在古籍中常与“龙兴之地”“社稷根基”关联。如《史记·封禅书》载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以实鼎邑”,凸显其对国家稳定的象征意义。宋代《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称夏禹“铸九鼎以镇九州,立鼎邑而安四方”,进一步赋予其天命正统的文化意涵。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鼎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历史典故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鼎邑(拼音:dǐng yì)指洛阳,源于周武王灭商后迁九鼎至雒邑(今洛阳)的典故。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九鼎象征王权,因此“鼎邑”成为洛阳的代称,体现其政治中心地位。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1. 唐代诗文:

    • 杨炯《途中》诗:“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
    • 王勃《乾元殿颂》:“晷纬齐明,临鼎邑而重威灵。”
      两处均以“鼎邑”代指洛阳,强调其历史厚重感。
  2. 扩展含义: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将“鼎邑”引申为“繁荣昌盛之地”,但此用法较少见于传统文献,可能为现代扩展释义。

三、词义辨析

四、总结

“鼎邑”是典型的历史地理名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在古籍中多指洛阳,现代语境下若用于描述繁荣之地,需注明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懊恼白霜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爆流泉贝树笔采笔耕策问叉杆澈底澄清瞠目挢舌充腴触景伤心春江花月夜涤虑定格剟削风则光容光心过任涵宥耗磨日阖匵鹤沙红丁红旗报捷伙够谫谫惊魂落魄浄门急头赖脸疚疾剧豕看齐宽科乱端胪云麦秸盲谷冒恩璞石羌煮乾则敲剥樵隐青油士亲强秦仪祈祥人造卫星三翻四覆三好两歹商衡周鼎戍口顺德拖拉外舍慰情胜无歇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