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春幡胜的意思、春幡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春幡胜的解释

春幡和春胜。《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 邓之诚 注引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是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立春节,学士院始进帖子词,百官赐春幡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春幡胜是中国古代立春节气的传统饰物,由“春幡”与“春胜”两类组成,具有迎春祈福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春幡指立春时用彩绢、彩纸或金银箔剪成的长条状饰物,常悬挂于树枝或佩戴于发髻,象征春回大地。春胜则为菱形或人形的剪彩装饰,贴于门窗屏风,或作为头饰(称“幡胜”),寓意驱邪纳祥。二者合称“春幡胜”,是古人迎接春季的物化载体。

二、形制与功能

  1. 材质与样式

    早期以青色丝绢为主(应五行中春属木,色尚青),后发展出金箔、彩纸镂刻的燕子、蝴蝶、花卉等纹样。宋代《东京梦华录》载:“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2. 佩戴与布置

    女性多簪于鬓发,男性佩于冠帽;宫廷则赐臣子金银幡胜以示恩宠。民间亦将春胜贴于户牖,祈求丰收,如《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三、文化渊源

春幡胜习俗源于汉代“立春祭青帝”仪式,魏晋后逐渐世俗化。其核心内涵包括:

四、文献佐证

五、流变与影响

明清后春幡胜逐渐简化,部分元素融入剪纸艺术与年画。现代考古亦见实证:敦煌藏经洞出土唐代人形彩绘纸幡(编号P.4518),印证其形制演变。


参考文献

  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71719 (访问日期:2025-08-01)
  2. 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华书局点校本,2018年,第24页。
  3. 吴自牧《梦粱录·立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卷一卷。
  4.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 https://www.eastview.com/resources (需机构权限访问)

网络扩展解释

“春幡胜”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分析:

一、基本含义

  1. 比喻春天的美好
    作为成语使用时,“春幡胜”形容春季的生机与美景胜过其他季节,通过“春季旗帜更鲜艳”的意象,表达对春日万物复苏的赞美。例如描述自然景色或寄托对希望的期待。

  2. 具体指立春习俗物品
    在宋代文献中,“春幡胜”指立春时使用的两种装饰物:

    • 春幡:竖立的绿色旗帜,象征春天来临;
    • 春胜:剪彩制成的头饰或挂饰,多为花草、燕子等吉祥图案。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宋代宫廷礼仪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立春当日,皇帝会向官员赏赐“春幡胜”,材质多为罗帛,成为身份与节庆的象征。

  2. 文学意象
    苏轼在《减字木兰花·立春》中写道“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将春幡胜融入诗词,既描绘迎春仪式,又暗喻季节转换的意境。

三、结构与发音

四、现代应用

如今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日常口语较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比喻义与实物义。

别人正在浏览...

邦客背吕奔骛殡穸逋弛彻内彻外秤房棽俪宸曜嗤眩颠波方佯飞寄傅爰攻战钩援黑幢幢狡悍计功补过鸡内金金犊近状考磐离队溜奥六亲同运卤族面晤凝盻品子阡阡轻侮穷亲泼故起早睡晚榷易署羣化驱暑三白脆涩剂殇殀世变眎文双跪瞚息四夔素祇太寝田灋添换天遣条揭通署屯悴讬终晚晚违反伪劣文深网密宵人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