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海岸带的意思、海岸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海岸带的解释

海水对陆地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平均低潮线和平均高潮线之间)、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线以外的浅海地带)等三个部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涵盖从海岸线向海、陆两侧延伸的特定区域。根据《海洋科学辞典》的定义,海岸带通常包括潮上带(海岸陆地)、潮间带(滩涂)和潮下带(浅海)三部分,是海陆生态、地质和人类活动交织的核心区域。

一、核心定义与范围

  1. 地理学视角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带,其范围因学科和应用需求而异。中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将其界定为海岸线向海延伸至10-15公里等深线、向陆延伸至10公里左右的带状区域,涵盖滨海平原、滩涂、浅海及岛屿。

  2. 生态学特征

    作为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海岸带拥有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高生产力生态系统,具备抵御风暴潮、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蓝皮书》)。

二、组成结构与动态性

  1. 横向分带
    • 潮上带:平均高潮线以上至海浪作用最高处,含沙丘、海蚀崖等;
    • 潮间带:周期性被潮水淹没的滩涂,是贝类、蟹类栖息地;
    • 潮下带:低潮线至波浪作用海底下限(约15-20米水深),常见海草床和浅海生物群落。
  2. 动态演变

    受潮汐、河流输沙及海平面变化驱动,海岸线持续迁移。如黄河三角洲年均向海推进数百米,而侵蚀型海岸(如江苏北部)每年后退数米(《中国海岸带地质调查报告》)。

三、科学价值与人类利用

海岸带集中了全球60%以上的人口和主要港口城市,承载渔业、航运、旅游等经济功能,同时面临海平面上升、污染和开发过度的压力。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指南》强调需平衡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权威来源:

  1. 《海洋科学辞典》(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14342-5),第215页。
  2. 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地理学名词》(第二版)[M]. 科学出版社,2021. 术语在线链接(搜索“海岸带”)
  3. 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蓝皮书》[R]. 2023. 摘要页

网络扩展解释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具有动态性和复合性特征,其定义和范围因研究领域或管理需求而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海岸带以海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和海洋两侧延伸形成过渡区域。国际科学界将其视为晚第四纪海平面变动下的洪泛区域,涵盖海岸平原至大陆架外缘。

二、空间范围

  1. 中国标准:陆侧延伸10公里,海侧至15米水深线;
  2. 地理划分:
    • 潮上带: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的近岸陆地,受风暴潮影响;
    • 潮间带:潮汐涨落区域,是滩涂养殖的主要场所;
    • 潮下带:平均低潮线至波浪作用基面的浅海区,沉积物较粗;
  3. 广义范围:包括沿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滨海湿地及浅海大陆架等。

三、核心特征

四、管理意义

由于涉及复杂的自然与社会因素,管理范围需兼顾地形完整性(如崖壁、滩涂不可分割)与行政区划,形成“自然-人文”复合系统。

如需了解具体区域的划分标准或资源开发案例,可进一步查阅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等官方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

哀痛欲绝宝产豹祠保者贝叶篇逼进碧篠不解不谨搭钩到家靛颔軃避蠹箧法岸陔兰高脚杯勾征害咎豪习红帮画轮车黄韲花钱会哨火并揭谛解恚藉莫寄汲蠲欠溃疡离经辨志沥恳离离临军溜鈎子帽衫梅鱼没遮拦弄法培养基僻郡鎗鎗黔口窃比起陆清年钦年全佑染纸鬖髿生利十八般武艺十变五化叔婆天浮屠母五虎五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