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讥讽贬斥。 宋 吴坰 《五总志》:“遂为廉访捃奏之,谓语涉讥詘。寻降秩,罢郡。”
“讥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说明:
基本释义
读音为jī qū,意为讥讽贬斥,多用于书面语境中表达对人或事的讽刺与否定。
文献例证
宋代吴坰《五总志》曾记载:“遂为廉访捃奏之,谓语涉讥詘。”此处指因言语中含有讥讽贬低之意而被弹劾。
使用特点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学作品中。需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语境下的贬斥程度。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将其归类为“网络解释”,但实际来源更早,需注意区分古今用法差异。
建议:若在阅读古籍时遇到此词,可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的批评或讽刺对象。现代交流中建议使用更常见的近义词(如“讥讽”“贬斥”)替代。
《讥诎》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嘲笑、讽刺。
《讥诎》的部首是讠和手,部首笔画数分别为2和4。
《讥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由两个独立的字组合而成。繁体字为《譏詘》。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古时候,《讥诎》的写法为「譏戵」。
1. 他经常用尖刻的语言讥诎别人的过失。
2. 在辩论中,他用讥诎的口吻嘲笑对方的论点。
组词:讥笑、讥讽、嘲讽。
近义词:讥嘲、嘲笑、揶揄。
反义词:褒奖、赞扬、褒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