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心肠的意思、薄心肠的详细解释
薄心肠的解释
言待人寡恩无义。《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谓左右曰:‘我知 吴 儿老公薄心肠。’” 明 李东阳 《拟古乐府·吴老公》:“ 吴老公 ,薄心肠……彼穷归义弃不祥,公心不薄尔可忘? 梁 家养客如养狼,狼入彼室坏彼堂。”
词语分解
- 薄的解释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冷淡,不热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浓厚深 薄 ó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薄礼。薄产
- 心肠的解释 心地详细解释.心情;心绪。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性和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红楼梦》第二九回:“﹝ 宝玉 ﹞心中
专业解析
薄心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薄心肠(bó xīn cháng)指人心地刻薄、缺乏宽容仁厚之心,常形容待人冷漠无情或心胸狭隘。该词由“薄”(浅薄、不厚道)与“心肠”(指人的心地、性情)组合而成,强调情感或道德层面的淡薄与冷酷。
二、字义拆解与溯源
-
薄:
- 本义指物体厚度小(如《说文解字》:“薄,林薄也”),引申为情感、品德的浅薄寡恩(《汉语大词典》第9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语用例:《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其中“刻薄”与“薄心肠”的贬义内涵相通。
-
心肠:
- 指人的心地与性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如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肠”喻情感深挚,反衬“薄心肠”之无情。
三、文学与文化用例
古典文学中常用“薄心肠”批判人性凉薄:
-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讽喻“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暗指世俗人情薄如纸。
- 清代小说《镜花缘》:“莫谓世人皆薄心肠,只因名利蔽真心”,揭示功利社会中人性的淡漠。
四、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形容人待人冷淡无情,缺乏同情心。”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指人心地不厚道,对人缺乏热情和关怀。”
五、近义与反义词对比
类型 |
词汇举例 |
核心差异 |
近义词 |
刻薄、冷酷、寡情 |
侧重情感冷漠或言行尖刻 |
反义词 |
热心肠、仁厚、宽厚 |
强调待人热情、宽容仁慈 |
文献来源说明:
- 《汉语大词典》释义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纸质版第9卷。
- 《红楼梦》引例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校注版。
- 《镜花缘》原文参考中华书局2013年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薄心肠”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待人冷淡、缺乏同情心或恩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核心解释:指人心地狭隘、情感淡薄,对他人的苦难或困境漠不关心,甚至待人寡恩无义。
- 拆解分析:
- “薄”:表示淡薄、不深厚,可引申为不厚道或轻视(如“刻薄”“薄情”)。
- “心肠”:指人的内心或性情。组合后整体强调情感上的冷漠和道德上的欠缺。
使用语境
- 历史典故:最早见于《南史·侯景传》,侯景评价吴地人“薄心肠”,暗讽其忘恩负义。
- 文学引用:明代李东阳在《拟古乐府·吴老公》中以“薄心肠”批判梁家养客如养狼,结果反受其害。
- 现代用法:多用于批评对他人缺乏关怀或恩义的行为,如“他这般薄心肠,难怪众叛亲离”。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铁石心肠、刻薄寡恩。
- 反义词:古道热肠、仁厚宽和。
此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暗聋百诺芭蕉悲喜交至标高不详虫鹥摧枯拉腐当梁儋石之储奠羞阏积房室夫离富民浮生诰毖更待乾罢攻坚官才广文固步自封桂酒裹帘皇太子歡惊交甫积风锦幕锦筵迥眺开播看杀卫玠枯研亮照柳星流漾龙蛇蟠龙威虎震镂脂剪楮闾市懦善钱货遣决切磋乞麾期刊勤密人蓡上辅身操井臼识微知著枢衡天征万丈高楼从地起畏忌微文深诋项脊轩志笑不可支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