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作于1855年。外省一女地主家接待了一位贵族青年罗亭,他的举止谈吐令主人的女儿娜达丽亚倾心。她不顾母亲反对要随他出走,但罗亭却犹豫退缩。几年后,他仍一事无成。小说1860年新版本的结局则是罗亭在1848年的巴黎巷战中阵亡。
“罗亭”主要有两种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文学作品《罗亭》(主要含义)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18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核心内容:
二、古代汉语词汇(较少使用)
原指供人聚集讨论的亭式建筑,引申为交流场所。如:“竹林七贤常以山间罗亭为清谈之所。”(此用法现代罕见,多见于古籍)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俄国文学讨论,通常指向屠格涅夫小说及其人物形象。
《罗亭》指的是一首古代诗歌的名字,也是这首诗的第一句。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园林景色,将人们带入一个优雅宁静的世界。
《罗亭》的拆分部首为“田”和“木”,笔画共计为12画。
《罗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朝陆机的《羔裘赋》中,但在此之前,罗亭被视为神话中的乐园,充满了诗意和美丽的景色。
《羅亭》是《罗亭》的繁体字,它在一些使用繁体字的地区被更广泛地使用。
在古代,罗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所以它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1. 月下罗亭,花开芬芳。 2. 罗亭之景,无法言喻。
罗亭游、罗亭图、罗亭赋
园林、花园、庭院
冷清、荒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