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谨畏的意思、谨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谨畏的解释

谨小慎微。《新唐书·席豫传》:“性谨畏,与子弟、属吏书,不作草字。” 宋 袁燮 《端明殿学士通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罗公行状》:“今恶直丑正之徒,私立名字,阴阻善良,稍相汲引者指为朋党,稍欲立事者目为邀功,而独以循默谨畏者为时才。” 严复 《<原富>按语》十九:“呜呼!用《诗》《书》礼乐之教,奬柔良谨畏之民,期於长治久安也;而末流之弊,乃几不能自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谨畏"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谨慎"与"敬畏"的双重特质。从汉语构词法分析,"谨"字从言从堇,《说文解字》释为"慎也",本义指言语慎重;"畏"甲骨文象人持杖作惊恐状,《玉篇》训作"惧也",引申为心存敬重。二字合璧构成递进式复合词,形成"因敬畏而生谨慎"的语义结构。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品德修养,《宋史·吕公著传》载"自少讲学,以治心养性为本……其持重清约,盖天性然。识虑深敏,量闳而学粹,苟便于国,不以私利害动其心。与人至诚,不事表暴。其好德乐善,出于天性,士大夫有以人物为意者,必问其所知,尽其才,然后荐之。遇事重大,有争议不能决者,公著一言以定,退而默然,未尝语人。其谨畏清约,至辅相而益自克"(《宋史·卷三百三十六》),生动展现士大夫修身治国的谨慎敬畏之德。

现代汉语中,"谨畏"常用于公文写作与品德评鉴,如《公务员行为规范》要求"对待权力当怀谨畏之心"。同义词群包括"兢慎""戒慎""敬畏"等,反义词系则有"恣肆""轻慢"等。在语义演变中,该词从单纯的畏惧之义,发展为强调基于理性认知的审慎态度,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释为"既谨慎又敬畏的心理状态"。

权威文献参考:

  1. 汉典"谨"字释义(https://www.zdic.net/hans/谨
  2. 国学大师《宋史》原文库(https://www.guoxuedashi.net/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谨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谨小慎微,强调行事时保持谨慎、敬畏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谨:本义为慎重、小心(),如“谨慎”“谨严”;
    • 畏:指敬畏、戒惧。
      组合后,“谨畏”融合了谨慎与敬畏的双重含义,形容人处事时既细致周到,又心存戒惧。
  2. 引申含义
    多用于描述性格或行为上的克制与自律,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常指官员或士人严于律己、避免过失的处世态度。


文献用例


近义词与语境


“谨畏”强调内外兼修的审慎态度,既有对规则的敬畏,也有对细节的严格把控。需注意,过度“谨畏”可能被误解为缺乏魄力,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

别人正在浏览...

备尝辛苦标悬不典不受欢迎的人钗钏谄侧城禁愁轮担担手当牢担心大蒜斗舞二根伐性刀飞流凤狂龙躁粉墨登场附化公闱假迹奸讹僵呆嚼齿徼欢教师节济急进麾栏杆老奶奶喇子连绵不绝敛制留犁挠酒曼殊民权主义闹洋洋拏云手片帮牝户起花头亲如手足拳猛取夺确乎不拔人为入泮三违溞溞圣主垂衣使功不如使过驶流暑气丝丝太阳社拓里宪府闲家掀雷决电险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