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小慎微。《新唐书·席豫传》:“性谨畏,与子弟、属吏书,不作草字。” 宋 袁燮 《端明殿学士通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罗公行状》:“今恶直丑正之徒,私立名字,阴阻善良,稍相汲引者指为朋党,稍欲立事者目为邀功,而独以循默谨畏者为时才。” 严复 《<原富>按语》十九:“呜呼!用《诗》《书》礼乐之教,奬柔良谨畏之民,期於长治久安也;而末流之弊,乃几不能自存。”
“谨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谨小慎微,强调行事时保持谨慎、敬畏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构成
引申含义
多用于描述性格或行为上的克制与自律,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常指官员或士人严于律己、避免过失的处世态度。
“谨畏”强调内外兼修的审慎态度,既有对规则的敬畏,也有对细节的严格把控。需注意,过度“谨畏”可能被误解为缺乏魄力,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
谨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谨慎害怕、小心翼翼。它由“言”和“多”两个部首组成,总共包含11个笔画。
谨(音jǐn)是一个意思是小心、小心翼翼的动词。畏(音wèi)是一个意思为害怕、恐惧的形容词。将谨和畏结合在一起,谨畏就意味着小心害怕、小心翼翼。
谨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衡门》中的一句话:“惟此谨畏兮,如愈我息。”这句话表达了谨慎害怕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谨畏的写法保持不变。它的组成部分以及笔画数量都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谨畏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字形的演变和改革,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
以下是几个包含谨畏的例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