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牙碎齿。形容愤慨之状。《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及城陷,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姦将。” 明 宋濂 《元赠进义副尉金溪县尉陈府君墓铭》:“嚼齿駡贼,誓不俱生。”
“嚼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嚼齿”指咬牙碎齿,形容极度愤慨或痛恨的状态。该词常用于刻画人物因愤怒、痛恨而表现出的激烈情绪,常见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
历史典故
源自《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张巡在守城战中,因激愤而“每战眦裂,嚼齿皆碎”。敌人尹子奇询问他为何如此,侧面印证了“嚼齿”作为情绪外化的典型表现。
文学引用
“嚼齿”通过生动的肢体动作描写,传递出深沉的情感色彩,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学表现力。其核心在于以生理反应(咬牙)映射心理状态(愤慨),是汉语中极具画面感的情绪表达词汇。
嚼齿(jué chǐ)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用牙齿磨碎食物。
嚼齿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它的笔画数为12画。
嚼齿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文字,其意指借助牙齿来咀嚼食物。它由“咀”和“齿”这两个字组成。咀意为咀嚼,齿指牙齿。
嚼齒是嚼齿的繁体字形,它在繁体字书写系统中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嚼齿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字形如何变化,嚼齿的基本意义都是相同的:用牙齿磨碎食物。
1. 他吃东西总是嚼齿认真,尽量将食物咀嚼成细碎的状态。
2. 她生活习惯很好,每顿饭都会细细嚼齿。
嚼齿的相关词汇有:
嚼食:指用牙齿咀嚼食物。
嚼筋:指用牙齿咀嚼筋骨类食物,以增加咀嚼锻炼。
嚼齿的近义词有:
咀嚼:指用牙齿反复磨碎食物。
咬食:指用牙齿咬断食物。
嚼齿的反义词是“吞咽”,与嚼齿的含义相反,指将食物咽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