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典的意思、不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典的解释

(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 曾运乾 正读:“典,法也。”《汉书·叙传下》:“皆陷狂狷,不典不式。” 颜师古 注:“典,经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古三·宋祠禄》:“此盖 安石 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终 宋 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2).不典雅,粗俗。《梁书·马仙琕传》:“初, 仙琕 幼名 仙婢 ,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金 王若虚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记》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规讽之意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不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不守常道;不合准则

指行为或事物违背常规、礼法或既定标准。例如:

  1. 《尚书·康诰》提到“自作不典”,强调人若故意犯错且不知悔改,即属“不典”。
  2. 《汉书·叙传下》用“不典不式”批评某些行为偏离正统规范。

二、不典雅;粗俗

多用于评价语言、文风或举止缺乏雅致。例如:

  1. 《梁书·马仙琕传》记载马仙琕因原名“仙婢”显得粗俗,故改名为“仙琕”。
  2. 金代王若虚在《文辨》中评价王禹偁的《待漏院记》“文殊不典”,认为其文风不够雅正。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不合规范”与“缺乏雅致”展开,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侧重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典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现象不符合规范、不合乎道德或不符合传统的特点。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言辞或态度等方面的不正当、不合理。下面将对不典这个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不典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不”是一个单独的字,意为“否定”,它的部首是一横,笔画数为4。而“典”字的部首是一点,它的笔画数为8。 来源: 不典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明了,是由“不”字和“典”字组合而成。两个字的搭配意义即为所描述的不合规范、不正派的行为或现象。 繁体字: 不典这个词的繁体字为“不典”,并没有特殊的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不典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似,就是由“不”和“典”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言行举止不典,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2. 这个事件中涉及的人员个个都不典,真是让人失望。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不规典、非典常、不典范 近义词:不正当、不合规、不合宜 反义词:合乎典范、符合规格 以上是关于不典这个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