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的意思、曼殊的详细解释
曼殊的解释
(1).佛教菩萨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满洲 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三月麛裘思德化,诸天龙节护 曼殊 。” 钱仲联 笺注引《清朝通志》:“ 满洲 ,係 满珠 之转音,亦称 曼珠 。”参阅《清通志·氏族一》。
词语分解
- 曼的解释 曼 à 长,延长:曼延。曼声而歌。 美,柔美:曼妙。曼靡。曼辞。轻歌曼舞。 笔画数:; 部首:曰; 笔顺编号:
- 殊的解释 殊 ū 不同:殊途同归。悬殊。 特别,很:殊功。殊荣。殊勋。特殊。 断,绝:殊死。 超过:“母氏年殊七十”。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曼殊在汉语中主要有三重含义,分别源自植物学、人名文化及佛教术语:
一、植物名称
指山茶花(学名:Camellia japonica),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名源于花朵繁盛柔美之态,"曼"表柔长,"殊"喻特异,合称形容山茶花形色殊丽。该释义见于《汉语大词典》,为传统文献中对山茶的古雅别称。
二、人名用字
多用于女性名字,取义"柔美出众"。如清代学者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幕府西南徐与陈,曼殊沙华一例春"之句(注:此处"曼殊"非人名,但体现其审美意象)。现代亦有以"曼殊"为笔名或艺名者,如近代作家苏曼殊。
三、佛教术语
音译自梵语"Mañjuśrī"(文殊师利),即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象征智慧。
- 语源:"曼殊"为"曼殊室利"(Mañjuśrī)的略称,意为"妙吉祥"。
- 地位:在汉传佛教中被尊为智慧第一的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并称,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人名文化"条目
-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文殊菩萨"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曼殊”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如下:
一、佛教词汇()
- 菩萨名号
指佛教菩萨“曼殊室利”(即文殊菩萨),源自梵语音译,象征智慧与觉悟。例如清代诗词中常以“曼殊”代指佛教护法形象。
二、地域别称()
- 满洲的别称
清代文献中,“曼殊”是“满洲”的转音异写形式,也作“满珠”“曼珠”。例如《清朝通志》记载:“满洲,係满珠之转音,亦称曼殊。”
三、形容高傲态度()
- 贬义形容词
用于描述人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的言行,源于佛教词汇的语义演变。如造句:“他举止曼殊,令人难以接近。”
四、其他含义()
- 独龙语文化中的歌谣
在独龙族语言中,“曼殊”指代传统歌谣,分为劳动歌、情歌、习俗歌等类别,反映民族文化特色。
五、人名的使用()
- 作为人名寓意
如近代诗人苏曼殊,名字中“曼”表柔美,“殊”含独特之意,整体寓意智慧与超然。例如:“苏曼殊将悲伤制成肴馔,佐一杯往事,痛饮而下。”
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曼殊”的含义,其核心关联佛教、地域文化及性格描述。部分用法(如贬义形容词)需谨慎使用,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克包办代替背后逼威不盈眦蝉儿馋涎欲垂冲谧砀突电麾电爥东郭逡番薥伏从巩峻钩矩过余汉武泉泓窈化民易俗毁悴徼遮戛玉敲金禁寺酒觥几象阔视邻侧缕细买办资产阶级蟒衣昧履支茗荈瞑子里目注心凝膨亨琪华却罢如是三案三恶道三牧撒子沙暴山黛树空祀社诉竞塌坊炭笔廷毁朣胧土盎椭球吴邓武悍详聋小食小愈下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