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火天的意思、禁火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火天的解释

指寒食节。 宋 万俟雅言 《三台·清明应制》词:“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火天指中国传统习俗中禁止生火、只食用冷食的特定日期,尤指寒食节期间。其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禁火习俗

    指在特定节气或纪念日禁止使用明火,以冷食代餐的风俗。此俗最早见于《周礼·秋官》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即春季干燥时节颁布防火令,后演变为纪念性习俗。

  2. 特指寒食节

    汉代以后,"禁火天"固定指冬至后第105日(清明前1-2日)的寒食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二、历史渊源

  1. 纪念介子推说

    主流观点认为禁火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后汉书·周举传》记太原郡"冬中辄一月寒食",后因民生凋敝改为三日禁火。

  2. 改火制度遗存

    学者考证此为上古"改火"仪式遗风(《论语·阳货》"钻燧改火"),古人认为火种久燃易生秽气,需定期熄灭旧火、重取新火,其间禁火食冷。


三、文化意义

  1. 岁时节令符号

    禁火天标志着春季防火期与农事活动转折,如《齐民要术》载"寒食前后,埸治桑田",成为农耕时间坐标。

  2. 民俗活动载体

    禁火期间衍生出踏青、插柳、蹴鞠等习俗,苏轼《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即描述寒食后取新火的场景。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荆楚岁时记校注》(王毓荣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
  3. 《后汉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4. 《齐民要术译注》(缪启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禁火天”是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1.基本含义

2.时间背景

3.习俗与起源

4.文学引用

5.现代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中的古诗及历史背景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边策荜路穿蹄触丝掸残點呈调妆低货鹅羣耳垢恶势煞费口斧依广而言之鲑蔬候钟华侨回音壁混挠虎珀拣发讲款将领焦急缴纳缉报计籍寄物濬治捞稻草冷古丁乐忧流瀁马步门静脉面颔密房鸣丝末梢头披溃秦姬曲崷崒忍辱草乳枣禅诰上蔡鹰卢沙盘深坐失脚树君疏闲讨价还价笤箕玩咏稳足午节物事霞阁现身说法心腹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