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忍辱草的意思、忍辱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忍辱草的解释

佛经中说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则成醍醐。见《涅槃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亦省作“ 忍草 ”。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忍辱草”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直接收录,其含义需结合佛教文化及古文献进行溯源解析。该词的核心意象源于佛教“忍辱”精神与草木特性的结合,象征安忍、坚韧的品格。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佛教文化中的“忍辱”本源

“忍辱”为佛教“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一,指面对逆境时保持内心平静的修行境界。《大智度论》载:“忍辱有二种:生忍、法忍。生忍名众生中忍,法忍名于非众生法中忍。” 此精神被赋予草木意象,形成“忍辱草”的隐喻。

二、文献中的象征意义

  1. 安受苦忍的具象化

    南宋《佛祖统纪》引佛典比喻:“譬如忍辱草,四方风所不能动”,以草木随风俯仰却根系稳固的特性,喻指修行者面对毁誉时的如如不动。

  2. 疗愈功能的延伸

    明代《本草乘雅半偈》将草药“续断”别称为“忍辱草”,因其“续筋骨、通血脉”之效,暗合“忍辱能愈合心灵创伤”的佛理。

三、现代释义与引用建议

综合古籍记载,“忍辱草”可定义为:

承载佛教忍辱精神的象征性植物,喻指能承受外界压力而不改本心的人或事物,引申为坚韧品格的代称。


参考文献

  1. 《大智度论》卷六(CBETA电子佛典)
  2. 《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3. 《本草乘雅半偈·第七帙》(中医世家古籍库)

注:因“忍辱草”属文化意象词,未见于现代植物学分类,释义需以文献溯源为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忍辱草”是一个具有佛经渊源和文化象征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佛经出处与原始意义
    据《涅槃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记载,雪山上有一种名为“忍辱”的草,牛羊食用后能转化为醍醐(佛教中象征纯净智慧的乳制品)。这一描述赋予“忍辱草”以宗教象征意义,暗示通过忍耐苦难可达到精神升华。

  2. 引申为成语的比喻义
    在汉语中,“忍辱草”被引申为成语,比喻能够承受屈辱、以柔克刚的人或态度。其中“忍辱”指忍受屈辱,“草”象征柔顺坚韧的生命力,强调在逆境中保持隐忍的智慧。

  3. 文学与文化的应用
    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游法华寺》中写道:“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以“忍草”暗喻修行者通过忍耐与坚持获得精神升华。此用法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文化意涵。

  4. 简写形式
    该词在古籍中常省称为“忍草”,如《汉语大词典》等文献中可见相关记载。

“忍辱草”兼具宗教哲理与世俗智慧的双重意蕴,既指向佛经中的具体意象,也成为中华文化中“忍辱负重”精神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览...

罢弃备问变产别庄冰溜柱逋怠昌志陈俗沉稳畜火春寒箪瓢倒缴倒流儿达丧调格阿其那凤冠霞帔附学生员根生共韵轰发后半天坚额健舌瑊石简章憍暴几见井管拘墟禁海匶路九品积稸窠窠渴羗况迺犂明隆洽楙迁马匹鼙鼓劈画蕎麦黥夫全别羣居屈庄商民社副诗工失饥伤饱石鼠收数唆诱天门冬悟彻霞脚香港车隙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