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报的意思、缉报的详细解释
缉报的解释
侦察报告。《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老爷要问 杨乡宦 家中事体,一向吩咐道:‘但有管家到省,即忙缉报。’”
词语分解
- 缉的解释 缉 (緝) ī 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缉麻。 搜捕,捉拿:缉访。缉私。缉捕。通缉。侦缉。 古同“辑”,收集。 缉 (緝) ī 一种缝纫方法,一针对一针地缝:缉鞋口。缉边儿。 笔画数:; 部首:纟;
- 报的解释 报 (報) à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
网络扩展解释
“缉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侦察报告:多数资料(如、、)指出,“缉报”指通过侦查获取情报并上报的行为。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提到:“但有管家到省,即忙缉报”,即官府要求及时侦查并汇报相关情况。
2.扩展解释
- 追捕与情报结合:部分来源(如)提到,“缉”有“追捕、搜集”之意,“报”指情报或敌人,因此“缉报”可引申为“追捕逃犯或敌人,并搜集情报”的行动,强调侦查与抓捕的双重含义。
3.使用场景
- 古代司法与军事: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官府侦查案件、追捕犯人或军事侦察活动(如、)。
- 现代语境:现代使用较少,但在特定场景(如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中可能涉及。
4.读音与结构
- 拼音:jī bào(“缉”读第一声,非多音字qī)。
- 字形结构:均为左右结构()。
5.补充说明
- 需注意与“缉拿”“通报”等近义词的区分:“缉报”更侧重侦查与上报的结合,而非单纯抓捕或传递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案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二刻拍案惊奇》等古典作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缉报:词义解释和拆分
缉报(jī bào)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缉”和“报”两个字组成。
“缉”字,是由“糸”和“己”两个部首组成,拆分为4个笔画。它的本义是用绳子捆绑,后来引申为追捕、搜查等意思。
“报”字,是由“目”和“卩”两个部首组成,拆分为10个笔画。它的本义是告知、通报,后来引申为报纸、消息等意思。
缉报的来源和繁体
“缉报”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杜佑的《通志·治乱八》一书中,用以指代“追捕通报的情报”。经过演变和使用,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定词汇。
在繁体字中,缉报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也是“缉报”。
缉报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一些差异。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可以找到缉报的古时候写法。
古时候,“缉”字的写法是从上向下,先写“缶”字,再加上上面一点。“报”字的写法是从右向左,先写“卩”字,再加上下面的横折线。
综合起来,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的“缉报”可以分别写作“缶”和“卩(下方横折线)”。
缉报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例句:警方正在缉报逃犯,全力展开搜捕行动。
组词:缉拿、缉私、报案、报告
近义词:追捕、追击、通报
反义词:放过、释放、宽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