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荜路的意思、荜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荜路的解释

用荆竹编的车;柴车。 唐 元稹 《遣春》诗之八:“后嗣炽阳臺,前贤甘蓽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荜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
    “荜路”指用荆竹、树枝等编成的简陋车辆,即“柴车”。其中“荜”本义为荆条、竹木等编织物,“路”通“辂”(古代车名),合称形容粗劣的交通工具。

  2. 出处与用法
    唐代诗人元稹在《遣春》中写道:“后嗣炽阳臺,前贤甘蓽路”,以“蓽路”与前文“阳臺”(华美楼台)对比,凸显前贤甘愿艰苦创业的精神。该词多用于文学语境,强调朴素或艰辛的状态。

  3. 相关成语
    “荜路”常与“蓝缕”(破衣)连用为成语“荜路蓝缕”(或“筚路蓝缕”),形容驾柴车、穿破衣开辟山林,比喻创业艰难。例如《左传》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即此意。需注意“荜”与“筚”为通假字,现代多用“筚”字写法。

“荜路”本指简陋的柴车,后延伸为艰苦创业的象征,常与“蓝缕”连用构成成语,是中文里描述开拓艰辛的经典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荜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第一个字是“荜”,意思是指一种蔓生的植物,既可以用来指代葛藤类植物,也可以用来指代藤本植物。第二个字是“路”,意思是指路途、道路。 荜字的拆分部首是草字头和次梢,它的笔画数是14画。 路字的拆分部首是足字旁和各梢,它的笔画数是13画。 荜路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晦涩,文献中并没有直接解释其来源。但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荜路可能是指一条由荜藤生长形成的小道或小路,也可以引申为比喻人生道路的起伏或曲折。 在繁体字中,荜字和路字的形状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一些笔画略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荜字和路字的形状可能有所变化。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字形和字体,但总体来说,它们的基本形状和现代字体相近。 以下是一些关于荜路的例句: 1. 他生活在偏远的山区,只能依靠荜路穿行于丛林之间。 2.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险的荜路。 与荜路相关的组词包括: 1. 荜藤:生长在山区的一种蔓生植物。 2. 路途:行进的道路或旅程。 3. 曲折:弯曲或变化多端。 4. 起伏:起起伏伏,波动不定。 荜路的近义词可能包括:小路、小道、山径。 荜路的反义词可能包括:大道、大路、康庄大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