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讲款的意思、讲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讲款的解释

议款,讲和。《明史·卢象昇传》:“ 象昇 即言:‘ 元忠 讲款,往来非一日,事始於 蓟门 督监,受成於本兵,通国闻之,谁可讳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胜则献帕,不胜则又代为讲款,以误我追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讲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用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协议,特指古代政治或军事冲突中双方为平息争端而进行的议和活动。该词由“讲”(商讨、商议)与“款”(条款、规约)二字构成,体现了协商过程与成文约定的双重语义。

从词义演变角度分析,《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标注其最早用例可追溯至明代文献,如《明史·外国传》中“遣使讲款”即指派遣使者进行和平谈判。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商》中“兄弟讲款”的表述,则扩展应用于家族内部矛盾的调解,显示词义从政治领域向日常交际的延伸。

在语言学特征层面,“讲款”属于动宾式复合词,常见于书面语体。其近义词“议和”“媾和”更强调结果状态,而“讲款”侧重协商过程。现代汉语中虽不属高频词汇,但在历史研究、古籍解读等领域仍保持特定使用价值。

参考来源:

  1. 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七版)
  2. 中华书局《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讲款”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拼音:jiǎng kuǎn
核心释义:指“议款,讲和”,即通过协商达成和解或停战协议。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体现,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如《明史·卢象昇传》和清代魏源的《圣武记》均有相关用例。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语境
    主要用于军事或外交场景,表示双方通过谈判结束冲突。例如:

    • 《明史》记载卢象昇提到“元忠讲款”,指通过长期往来协商达成和解。
    • 清代文献中描述胜败双方通过“讲款”拖延或调整战略。
  2. 其他解释

    • 公正不偏袒:极少数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说话办事公正”,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
    • 侗族文化术语:在侗族文化中,“讲款”指宣讲民族自治法规(款约),属于特定民俗概念,与通用汉语词义不同。

三、使用注意


提示:如需具体文献例句或文化背景扩展,可参考《明史》《圣武记》或侗族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甲休兵熬出头磅唐边屯渤溢部委昌延偿冤朝论硩蔟重九译纯衣辞趣定向培养斗法杜门面壁敦本笃友翻变風枝鬼吏孤微还璧鹤峤花粉楼火作江郎才尽精采惊女晶荧矜迈禁物棘墙卷素均布看家本领空落领队驼郦注麦醴闷头绵衣冥征怒马强逼钦惟旗田骚扰上尊酒拾翠羽石菌双南金双溪疏闿田面筒炙宛黄幄坐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