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壁的意思、回音壁的详细解释
回音壁的解释
一种能将声音沿墙面传送的环形墙壁。因声波的波长比围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故靠墙轻声细语,在远处贴近墙面仍能听清。 北京 天坛 南部的回音壁,建于 明 嘉靖 九年(公元1530年),是砖砌圆形光滑的大围墙,高6米,直径65米。
词语分解
- 回的解释 回 (③迴) í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回家。 掉转:回首(回头看)。回顾。回眸。回暧。妙手回春。 曲折,环绕,旋转:回旋。回肠。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答复,答报:回信。回话。回绝。 量词,指事件的
网络扩展解释
回音壁是一种具有特殊声学效果的环形建筑结构,常见于古代建筑中,尤以北京天坛的皇穹宇围墙最为著名。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回音壁指通过精确设计的弧形墙面,使声波沿墙壁连续反射传播的结构。其核心特点是能将轻声细语沿墙面远距离传递,且声音清晰悠长。例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面采用磨砖对缝工艺,表面光滑平整,顶部覆盖蓝色琉璃瓦。
二、声学原理
- 反射机制:因围墙半径远大于声波波长,声波以束状沿墙面连续折射前进。当两人分站东、西配殿后贴墙低语时,声波可传递一二百米仍清晰可闻。
- 材料特性:使用明代澄江砖(质地细密,敲击有声、断面无孔)建造,配合光滑墙面和标准弧度,形成圆形声场,极大减少声能损耗。
三、历史实例
北京天坛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中国现存最著名的声学建筑之一。其砖砌圆形围墙高6米,直径65米,展现了古代工匠对声学原理的深刻理解。
四、文化意义
这种声学现象曾被赋予“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现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智慧的实证,体现了建筑与物理原理的完美结合。
参考资料
相关数据综合自天坛古建筑研究、声学原理分析等权威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回音壁》是指一种能够反射声音的建筑物或设施,使声音能够在墙壁上回荡并产生回音的现象。它可以用来测试声音的回音时间和强弱,也可以用来增加演出或演讲的音效效果。
拆分部首和笔画:
《回音壁》这个词由偏旁部首组成,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回”和“壁”。
- “回”字的部首是“囗”,有4画;
- “壁”字的部首是“土”,有4画;
因此,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8画。
来源:
《回音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据说,古希腊的剧院和竞技场常常会建造具有回音效果的墙壁,用以增强音响效果。这种建筑技术传入中国后,后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回音壁”。
繁体:
《回音壁》的繁体字为「迴音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回音壁的写法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回音壁的古代写法为「囘音壁」。
例句:
1. 参观者在回音壁前大声喊叫,听到自己声音的回响让他们感到惊奇。
2. 这座剧院的回音壁效果非常出色,使得演出更加生动。
组词:
1. 回音效应
2. 回音设备
3. 回响时间
4. 回声反射
近义词:
1. 音响墙
2. 回声墙
反义词:
1. 吸音墙
2. 隔音墙
以上就是关于《回音壁》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暗漠半半路路屏退插汉叱犊赤根菜虫薨同梦出关鹑雀处势当生大制多米诺骨牌覆车之戒富贵荣华高价贡举工具刮劘害性汉皐厚度火宅僧匠指娇娥瘠立浸濡旧望季王雷墨雷泉廉威了事环论处逻察马虎子面创内尚书粘液槃郁偏驳前绥勤恤秋行夏令秋讲起繇煞实神祜史文试秩疏眉朗目四益宋朝锁闱擡秤腯腯五光诬控小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