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兢慎的意思、兢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兢慎的解释

小心谨慎。 唐 杜荀鹤 《泾溪》诗:“ 涇溪 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前蜀 杜光庭 《李绾常侍九曜醮词》:“事主立身,得罄忠诚之节;循怀省己,常持兢慎之心。”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游泳而学海同济,兢慎而礼防共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兢慎”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兢慎”是一个由两个近义单字“兢”与“慎”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书面语使用,强调高度警惕、小心谨慎的态度。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字义溯源与构词解析

  1. “兢”:

    本义为恐惧、戒惧的样子。《说文解字》释为“兢,兢也。从二兄,二兄,兢意也。”段玉裁注:“兢,谓危惧也。”引申为小心、戒慎,常以“战战兢兢”形容极度谨慎的状态。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慎”:

    本义为谨慎、小心。《说文解字》:“慎,谨也。从心,真声。”强调内心对言行的审慎约束,避免过失。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3. “兢慎”合成义:

    二字同义复用,构成并列式复合词,极言态度之恭谨、行为之审慎,丝毫不敢懈怠或疏忽,带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与责任感。

二、经典文献用例与语境义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见于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结尾的警示: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其文末点睛之笔为: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借此呼吁统治者须以史为鉴,时刻保持“兢慎”之心,方能避免重蹈覆辙。

来源参考:《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全四册)卷一中《阿房宫赋》原文及历代注疏。

三、现代释义与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兢慎”保留其古雅色彩,多用于以下语境:

四、权威词典释义归纳 综合权威辞书定义:

兢慎 jīng shèn

【释义】 戒惧谨慎;小心慎重。形容态度极其严肃认真,唯恐有失。

来源参考:

结论

“兢慎”凝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处世智慧,其语义重心在于因敬畏而产生的极致谨慎,常用于强调对历史、责任或风险的深刻警觉与自律态度。

网络扩展解释

“兢慎”是一个文言词汇,意为小心谨慎,强调在行为或态度上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细致性。以下为详细解释及例证: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兢”与“慎”均表示谨慎、小心,叠加使用后词义更加强调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例如唐代杜荀鹤《泾溪》中“泾溪石险人兢慎”,形容行人在险峻溪石上行走时的谨慎。

  2. 语境延伸

    • 个人修养:如范仲淹《淡交若水赋》中“兢慎而礼防共守”,指以谨慎态度维护礼仪规范。
    • 处世之道:前蜀杜光庭的“常持兢慎之心”,强调立身处世需时刻自省。

文学例证

出处 例句 语境
唐·杜荀鹤《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自然险境中的谨慎
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赋》 “游泳而学海同济,兢慎而礼防共守。” 人际交往的克制与自持

使用特点

如需更多例句或词源考据,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或《全唐诗》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大白头如新白蚁争穴败仗椑柿别模改样采茶歌常式饎爨吹扬出监凑泊大男小女诞兴德润放麑封胡遏末丰隆赙礼觥録狗烹刮刬故俦诡号扞格豪言壮语和治黄台之瓜讲信修睦近习谨裕骥子龙文科抄坤维了不慄然乱人耳目陆驰纶连吕祖师买不短卖座爬梳剔抉軿轩婆留屈曲商山老山讳生各札生事扰民夙雠缩踡听说听道团香稳稳妥妥祥桑香黍仙首下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