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nd] 弯曲;曲折
画栏屈曲
(1).弯曲,曲折。《文选·张衡<东京赋>》:“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三国 吴 薛综 注:“冰室门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也。” 唐 李群玉 《九子坂闻鹧鸪》诗:“正穿屈曲崎嶇路,又听钩輈格磔声。” 明 唐顺之 《条陈水运事宜》:“见 闽 浙 人舟行石罅间,屈曲无碍。” 宋教仁 《登韬光绝顶》诗:“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2).指事物的原委本末。《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餘屈曲,难以辞极也。”
(3).委曲,曲意迁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性素刚直,做了两三处地方官,不能屈曲,中年拂衣而归。”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余赋性偏弱,迫以飢寒,不得遂其麋鹿之一往,屈曲从俗,姑且不免。”
“屈曲”一词的含义可从不同领域进行解析,具体如下:
屈曲的核心意义为弯曲、曲折,常用于描述物体形态或路径的不直状态。例如“画栏屈曲”形容栏杆的蜿蜒形态。在古汉语中,李白诗句“世路有屈曲”则比喻人生道路的波折。
指结构失稳现象,即物体在压力下突然变形。例如细长杆受压时发生的“欧拉屈曲”。分析时分为:
指屈曲反射,即肢体对伤害性刺激的自动回缩反应。例如轻触足底引发踝关节弯曲,强刺激可致膝、髋关节共同屈曲。
植物学中亦指屈曲花属植物,如原产南欧的十字花科植物。
以上内容综合了语言学、工程学、医学等多领域释义,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专业文献或词典。
屈曲是一个汉字词语,字形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尸”和“戈”。屈曲的拼音是qū qū,其中“屈”在这里是声母,拼音为qū,而“曲”是韵母,拼音为qū。
屈曲的部首分解:
1. “尸”(shī)部是一个人的象形字,表示人的形态。
2. “戈”(gē)部是兵器类部首。
屈曲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基本上直接就是两个字义的组合。一方面,“屈”表示弯曲、弯折的意思,另一方面,“曲”表示弯曲、不直的形状。因此,“屈曲”可以理解为身体或物体弯曲、弯折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屈曲的字形保持不变,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屈曲的字形与现代不同,字形稍微有些差异。古时候的写法中,屈曲的“曲”字更像是“曰”的变体,而“屈”字则是“又”的变体。字体形状都更加简洁。
以下是屈曲的一些例句:
1. 他因为长时间保持着屈曲的姿势,导致腰部酸痛。
2. 这只猫将身体屈曲成一个圆球。
屈曲的相关词语:
1. 组词:曲线、屈服、屈伸、举止曲线、弯曲
2. 近义词:弯曲、屈折、曲折
3. 反义词:僵直、直
傲吏不止才兼文武长星迟重鉏刬瓷枕粗豪寸有所长弹歌邓友梅牒书东圃幡然改途公车上书宫妃诡窃牯牛果且果毅寒惧后记黄河水清黄头奴化枢灰飞冲素慧眼剪绒燋饭机坊精慧禁火日骏奔走抗水老冤六牲荔枝香卢橘落脚货路塞马赀弥永末后眤洽啓航泉曲寿斝手挠蜀道说部松径夙孤遂非文过俗体字祧藏外禅宛宛温八叉误错小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