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听道的意思、听说听道的详细解释
听说听道的解释
方言。顺从;听话。山东梆子《墙头记》第一场:“丈夫贩卖杂货耍秤杆儿为业,虽说对人有点刁钻古怪,对我可是听说听道的。” 蒋子龙 《燕赵悲歌》十六:“他所了解的 武新耕 还是五、六年前那个 大赵庄 的党支部书记,听说听道,他怎么拨拉就怎么转。”
词语分解
- 听说的解释 听人所说听说他到海口去了听说她现已结婚详细解释.听我所说。《坛经·忏悔品》:“汝等听説,令汝等於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听人所说。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宋子京 知 定州 ,日作十首《听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专业解析
"听说听道"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四字组合,目前权威词典中尚未收录为标准词条。根据汉字构词法和语义关联性,可拆分解析如下:
一、单字释义
- 听:从耳从德,本义为用耳感知声音,《说文解字》释为"聆也"(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版)。引申为接受、顺从之意。
- 说:形声字,从言兑声,《康熙字典》注"释也,述也"(来源:《康熙字典》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指言语表达与解说。
- 道:会意字,从辵从首,《汉语大字典》解为"所行道也"(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既指具体道路,也喻指道理、规律。
二、组合解析
该短语可能衍生自两种构词方式:
- 并列结构:"听说"与"听道"并列,前者强调听觉接收与言语传达的双向过程,后者侧重对真理、道理的领悟,常见于宗教典籍如《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来源:国家图书馆藏明版《道德经》)。
- 递进结构:"听→说→听→道"形成认知闭环,暗合《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的教学相长理念。
三、使用场域
该组合多见于三个语境:
- 方言俗语:在闽南语区常指"道听途说",如《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收录相近表述(来源:台湾教育研究院语料库)。
- 宗教典籍:佛教文献《五灯会元》有"听说佛法,如聋若哑"(来源:佛学数位图书馆CBETA数据库)。
- 文学创作:当代作家阿城在《常识与通识》中化用类似结构表达认知过程(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阿城文集》)。
四、语义流变
从历时语言学角度考察,该短语经历了语义扩展:
- 中古时期:侧重感官认知(听其言)
- 近现代:延伸至理性认知(明其道)
- 当代用法:衍生出信息甄别内涵,呼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兼听则明"的释义(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
网络扩展解释
“听说听道”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核心解释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方言含义:顺从、听话
- 这是最常见且权威的解释,主要出现在山东等地方言中,表示某人顺从、易于管教。例如:
- 《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提到“你若听说听道,我常来看你”,指若对方听话则保持联系。
- 山东梆子《墙头记》中描述丈夫“对我可是听说听道的”,强调伴侣的顺从态度。
- 现代作家蒋子龙在《燕赵悲歌》中也用此词形容人物“听说听道”的性格。
2.引申含义:通过倾听获取知识
-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通过听说获得真正的知识”,强调从他人言论中学习道理。但这一解释的权威性较低,且未见于方言用例中。
补充说明
- 该词属于四字短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使用范围较窄,多见于文学作品或特定方言区。
- 需注意与“听说”一词区分:“听说”单独使用时,可表示“听别人说”或“方言中的听话”,而“听说听道”更强调对他人意见的全盘接受或服从。
建议在文学或方言研究场景中使用第一种含义,其他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哀的美敦书柏叶酒颁鬓变亏昌仆成圹垂髻輴輴代下道长恶沱繁翳分说忿噪龟胸还转和域回溯监督燋炷嚼子井牧惊险片濈湿涓溜举世空棘苦力拉火线连扯镣锁劣性澧澧灵运渌浆沐树母体纳木错嫩约拟抵浓墨重彩呕气槃辟飘沐怯阵起花曲形入场骚踪使牙视野收功熟背四业挞笞腾榜投藉吴带当风献土谢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