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京雒的意思、京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京雒的解释

见“ 京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京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学意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与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该词由"京"与"雒"二字组合而成。"京"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为"国都"(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而"雒"在《说文解字》中注为"伊洛之洛本作雒"(中华书局,1963),二者结合特指东汉都城洛阳。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定都雒阳,至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改称洛阳,此期间正式称谓均为雒阳,《后汉书·郡国志》对此有明确记载。

二、语义演变 在文学语境中,"京雒"常作为文化意象出现。曹植《名都篇》"京洛出少年"即指都城英才,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喻指仕途艰险。这种用法在六朝诗文中形成固定意象,代表都城文化景观与政治中心的双重象征,《文选》李善注特别强调其"代指帝都"的修辞功能。

三、历史地理学价值 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考订,东汉雒阳城遗址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15公里处,现存城墙遗迹与南宫遗址证明其"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的都城建制,这与《续汉书·郡国志》"城周回五十里"的记载相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京雒”是“京洛”的异写形式,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该词最初特指洛阳,因东周、东汉两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如清代徐珂《清稗类钞》中“京雒骚然”即指洛阳的动荡。

  2. 词义扩展
    随着历史演变,其含义扩展为国都的泛称。例如唐代张说诗句“顿教京洛少光辉”中的“京洛”即泛指都城。

  3. 字形与用法
    “雒”通“洛”,二者为通假字,故“京雒”与“京洛”可互换使用。汉代班固《东都赋》等文献中均以“京洛”指代洛阳。

  4. 文学与历史背景
    该词常见于古代诗文,如清代方文诗句“京雒故人如借问”,既体现历史都城意象,也反映文人雅士对都城的文化寄托。

作为历史词汇,“京雒”兼具地理特指(洛阳)与广义都城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按铃包米背本就末汃汃驳乱不尽采菽参择除陌钱从性从祖祖父村材搭缝耽待倒持太阿登盈电拔惰废独一发程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飞蚁风调雨顺诰诫冠绂规范性文件瑰磊含经黄绶胶续进旅句中眼廪饷率将脉石茫无端绪妹婿面门免疫学迷复弭伏莫然牛不老缱绻切齿勤约毬杖热熟颜回杀鸡儿抹脖子首捕耍玩鼠思岁序陶令宅阘靸铁立挽裂为善钨钢乌集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