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切齿的意思、切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切齿的解释

[gnash one's teeth] 上下牙齿紧紧地咬住,表示极端愤怒

切齿付心。——《战国策·燕策》

摧肝切齿。——《广东军务记》

切齿怒斥负心郎

详细解释

咬牙;齿相磨切。极端痛恨貌。《战国策·魏策一》:“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説人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论》:“自 魏其 、 武安 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宋 司马光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局偶书》诗:“昔遭 絳 灌 深切齿,奔走十年为下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使罹毒者吞声,旁观者切齿。”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前 清 末年, 满 人出死力以镇压革命,有‘宁赠友邦,不给家奴’的口号, 汉 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切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è chǐ(注音:ㄑㄧㄝˋ ㄔˇ),其核心含义是因极度愤怒或憎恨而咬紧牙齿,形容情绪激烈到难以抑制的状态。

详细解释:

  1. 词义与动作
    指牙齿紧咬摩擦的动作,常与“痛恨”“愤怒”等情感关联,表达对人或事的强烈憎恶。例如《战国策·燕策》中的“切齿付心”和《广东军务记》中的“摧肝切齿”,均凸显了愤恨至极的情绪。

  2. 使用场景

    • 对仇敌或恶行:如《三国演义》中“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
    • 对不公或背叛:如“切齿怒斥负心郎”。
    • 成语搭配:常与“腐心”“痛恨”连用,如“切齿腐心”(形容恨到极点)。
  3. 历史渊源
    该词在古籍中频繁出现,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论》提到“天子常切齿”,司马光的诗作中也有“深切齿”的表述,均强化了其情感强度。

  4.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切齿之恨”“切齿痛恨”,强调仇恨的深刻与持久。

“切齿”通过具象的咬牙动作,生动传递了极端的愤怒或憎恨,兼具文学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参考《汉典》《战国策》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切齿

《切齿》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憎恨或愤怒到极点的样子,意思是痛恨得如同要咬碎牙齿一样。

切齿的部首拆分为「刀」和「齿」两个部分。其中,「刀」是常见的切割工具,而「齿」则表示牙齿。

切齿的笔画数为10画。具体的笔画顺序为:「刁」字的第2、3、4画 + 「齿」字的9画。

切齿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帝王的刑法,当有人犯下严重的罪行或触怒朝廷时,皇帝会命令将其牙齿扯出来。而这种痛苦使得犯人在呻吟中流露出强烈的痛恨和憎恶之情。后来,切齿逐渐成为形容愤怒和憎恶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切齿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切齿有一些变体写法。其中一种是「嗤齿」,使用了「口」字旁的「嗤」,意味着讥笑而带有切齿之意;另一种是「砥齿」,使用了「石」字旁的「砥」,表示犒劳和激励自己坚决去咬牙切齿。

以下是切齿的例句:

1. 他听到那个人的名字时,满脸切齿的表情让人不寒而栗。

2. 委屈和愤怒使她切齿,但她没有说出任何一句激烈的话。

3. 看着仇人的面孔,他的双唇紧闭,切齿发出恍若要咬碎牙齿的声音。

切齿的相关组词有:切磋、切痛、切割。这些词语都有与切齿相似的意思,表达了强烈的痛苦、厌恶或切割。

切齿的近义词包括痛恨、愤怒、憎恨、激愤;反义词则有宽容、谅解、和解、宽慰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