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无头绪。谓纷乱而缺乏条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男子不知何自来,亦无识者,研问邻里,茫无端绪。”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使非有谱以标岁月,则读者於先生之身与世,将茫无端绪。”亦作“ 茫无头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我听了,仍是茫无头绪的,敷衍了两句就走了。” 郭希仁 《从戎纪略》:“参政处秘书厅诸事,赖 李子逸 、 茹卓亭 、 王锡侯 诸人维持,各司事亦茫无头绪。”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六》:“观众对题材既非熟悉……虽用心观听,而始终茫无头绪。”
“茫无端绪”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词形容毫无头绪、思绪混乱,缺乏条理的状态。常用于描述面对复杂问题或突发情况时,因思绪纷乱而不知从何入手的情形。
二、出处与例句
三、语法与结构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迷茫状态。例如:考试前复习压力大导致思绪混乱,或处理突发事件时缺乏方向感。
茫无端绪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人心思不定,思绪纷乱,不知所措的状态。
茫无端绪的拆分部首是艸,总共有11笔。
茫无端绪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篇》:“舜有万乘之国,以继世绳,而终日麥夭。以予为是使天下难得其度,众执曰:‘舜茫茫惟无端,庸夫哉!’舜曰:‘予擧彼石,惟微兹刍,是予之夭也,何哉!’”意为“茫茫然而没有法则”。后来逐渐引申为心情或思维纷乱不定的状态。
茫无端绪的繁体字为茫無端緒。
在古时候,茫无端绪的汉字写法为荒无端绪。
1. 他面对失业的现实,感到茫无端绪,不知如何是好。
2. 她被考试和工作压力弄得茫无端绪,无法集中精力。
茫茫然、无端、端正、绪源、纷乱、不定、状态。
困惑、迷失、无所适从、心绪不宁。
清晰、有序、理性、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