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胶续的意思、胶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胶续的解释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汉武帝 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餘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后从 武帝 射於 甘泉宫 ,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餘香胶续之……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后以“胶续”为妻死续娶之称,故亦曰“续弦”。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弟既丧偶,胡不早为胶续,虚此韶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胶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典故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典故来源

“胶续”源自晋代张华《博物志》中的记载:汉武帝时,西海国献上一种名为“续弦胶”的神奇物品。弓弦断裂后,用此胶可瞬间接续如新,且更加牢固。汉武帝曾亲自验证其功效,惊叹不已,因此命名该胶为“续弦胶”。

2.词义演变

后世以此典故引申出“胶续”一词,比喻男子在妻子去世后续娶的行为,与“续弦”同义。例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中写道:“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即用“胶续”代指再娶。

3.文学与语言应用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或雅言中,带有委婉含蓄的表达色彩。例如清代宣鼎在《夜雨秋灯录》中劝人续娶时称:“胡不早为胶续,虚此韶年”,既保留了典故的意象,又符合文雅语境。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博物志》原文(见)及清代小说例证(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胶续:一个具有粘连力的词汇

胶续是一个汉字词,它包含了两个部首,分别是“⺼”和“巠”。它的总笔画数是11画。

胶续这个词源于《说文解字》。它的本意是胶黏续附着物,特指胶黏续附着在一起。引申义上,胶续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相互连接、衔接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胶续的写法为「膠續」,字形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胶续也存在着一些变化。清代的《康熙字典》将胶续拆分成了两个独立的汉字:“胶”和“续”。但后来在新字形规范中,又将这两个字重新合并为胶续。

以下是一些使用胶续的例句:

1. 这种胶续能牢牢地将两个物体粘连在一起。

2.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胶续的方法,将这两个问题解决。

一些与胶续相关的组词包括:

1. 胶黏续附:意为贴合在一起。

2. 衔接:意为连接。

3. 连结:意为衔接、连接。

4. 纽带:意为连接的纽带。

一些胶续的近义词包括:

1. 紧密:意为紧密连接。

2. 黏合:意为黏合物体在一起。

3. 牢固:意为结实、牢靠。

与胶续相反的反义词是:

1. 分离:意为分散离开。

2. 断裂:意为断开、破裂。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于胶续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它是一个形容事物相互连接、衔接的状态的词汇,可以用来形容物体之间的黏附,也可以用来形容问题的解决或者事物的连接。同时,还与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天使綳藉不拘细行步岁触蛮大氐大亨砥厄儿侬梵唱负持过山古押衙还面红情绿意皇陂伙多活灵活现加礼僭视荐数筋度近古精详进送筋痿激清军州口含钱乐乡凉菲怜我怜卿李家离题龙飞凤翔龙凤呈祥率俗卖嘴料舌明目达聪秘隐霂霖獶杂排闷喷漆朴戆平射炮坡道乾德杞柳杀止深僻殊伟私觐逃杨为政温腝向晚纤子小不起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