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靠别人生活。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诀谒》:“我 柳梦梅 在 广州 学里,也是个数一数二的秀才,捱了些数伏数九的日子。如今藏身荒圃,寄口髯奴。思之思之,惶愧惶愧!”
“寄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成语含义(较少见)
指通过口信传递秘密信息,或间接表达意图。源自古代通信方式,信函常附口信由信使转述。例如:“他借诗句寄口,暗示了合作意向。”
常规词义(更常见)
意为“依靠他人生活”,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诀谒》中,柳梦梅感叹自己“寄口髯奴”(依附于仆从生活)。此处的“寄”取依附、托付之意,与“寄居”“寄食”等词同源。
辨析建议: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文本中的含义,可提供更多语境信息。
“寄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通过书信、口信等方式向对方传达消息或询问安康。
“寄口”的拆分部首是寸,总共有7个笔画。
“寄口”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统的书信往来。当时,人们无法通过现代通讯工具进行远程的沟通,于是通过书信或口信等方式向他人传递消息,互通有无。
“寄口”的繁体字为「寄口」。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相对于现代的「寄口」,古时候常用的写法是「寄口」。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
1. 我给他寄口信了,他答应会尽快回复。
2. 他寄口问候,表示他很关心你的健康状况。
寄口信、寄口问候、寄口音等。
传口、传信、问候等。
收信、听口、问候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