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尸柩 ”。《北史·隐逸传·徐则》:“须臾尸柩至,知其灵化。”
盛有尸体的棺材。《礼记·丧大记》:“君弔,见尸柩而后踊。”《汉书·师丹传》:“前大行尸柩在堂。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赫然皆贵宠。”
“尸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指盛放尸体的棺材,常见于古代文献或丧葬礼仪中。该词由“尸”(遗体)和“柩”(棺材)组合而成,强调已装殓遗体的棺木状态。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北史·隐逸传》等古籍原文。
《尸柩》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是尸(shī)和柩(jiù),共有9个笔画。
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尸字的本义是指尸体,而“柩”字的本义是指殡葬用的棺材。因此,《尸柩》一词指的是装有尸体的棺材或灵柩。
在繁体中,尸字保持不变,而柩字则变为櫃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尸字的形状由人形进化而来,下部为两条平行的横杠,上方为长方形代表人头。柩字由木字和咎字组成,木字表示材料,咎字表示灾祸,合在一起表示尸身木椁。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们小心翼翼地抬着尸柩,走向墓地。
组词:尸首、尸体、尸骨、柩架、柩车
近义词:棺木、灵柩、殡柩
反义词:生身、活人、生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