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庵摩罗的意思、庵摩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庵摩罗的解释

(1).果名。即菴摩勒。

(2).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时,则称此名。《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菴摩罗者,译言无垢,即此阿赖耶识永离垢染而得此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庵摩罗是汉语中一个源自佛教梵语的音译词汇,在佛典及传统文献中有两层核心释义:

一、植物学本义

庵摩罗(梵语:Āmalaka)指“余甘子”,即一种热带乔木的果实,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其果实呈球形,味酸涩而后甘,古代印度与南亚地区常作药用。《一切经音义》记载:“庵摩罗果,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唐代玄应《玄应音义》亦注:“此云无垢清净,借喻佛性。”。

二、佛教哲学引申义

在大乘佛教唯识学派中,庵摩罗识(阿摩罗识)被立为第九识,意为“无垢识”或“清净识”,指超越染污的纯粹觉性。《大乘起信论》云:“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摩罗识。”。此概念在《楞伽经》《涅槃经》中均有阐释,代表众生本具的佛性本质。

网络扩展解释

庵摩罗(梵语:Amala)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植物学含义

庵摩罗指庵摩勒(又名余甘子),是一种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地的果树,果实可食用或入药。该词源自梵语音译,中文常译为“无垢果”或“清净果”。

二、佛教术语

在佛教唯识学中,庵摩罗代表第九识,即“清净识”或“无垢识”。其核心含义为:

  1. 修行成果:当第八识(阿赖耶识)通过修行去除迷妄,达到纯净无漏的状态时,即转化为庵摩罗识。
  2. 哲学内涵:象征超越烦恼的终极清净境界,如章炳麟在《建立宗教论》中所述:“永离垢染而得此名”。

补充说明

据佛教传说,庵罗树女曾将庵罗园布施给佛陀作为讲法场所(见),进一步赋予该词宗教神圣性。部分文献中“庵摩罗”也被引申为修行者居所(如庵堂),但此用法较少见。

以上解释综合了梵语原意、佛教哲学及文化典故,具体语境需结合文献背景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宝字本质与现象变幻碧空如洗饼乾财布禅牀骋步吃交雌虹辞要大氐调外滴粉搓酥地下修文风神凤舞鸾歌奋然负坚执锐钢镚黑后鹤膝蜂腰宏朗驩说户侧呼扇郊竟狡兔三窟绞刑进道若蜷开广科举考试俚谚露天开采庙讳秘简穆哀幕北目知眼见蜺裳偶犯旁近潜地起根起鬨奇离取乱存亡蚺虵胆日积月聚商飙馆善缘身体锻炼十家香探骊得珠铜匦外籀儛絙享御咸阳火效犬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