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举贤使能,举贤任能的意思、举贤使能,举贤任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举贤使能,举贤任能的解释

[promote able men] 推举品行正直的人,起用才能出众的人

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演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举贤使能与举贤任能皆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用人理念,强调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二者核心相通但略有侧重。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典籍角度解析:

一、举贤使能

释义:

指推举品德高尚的贤人,任用才能出众的能者。

侧重点:

强调“选拔”与“使用”并重,突出人才的实际效用。

典籍出处:

《礼记·中庸》载:“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举贤才,使能之。”(注:此处体现“举贤”与“使能”的关联性)


二、举贤任能

释义:

指推举贤明之士,并委以重任。

侧重点:

更强调“任用”环节,侧重赋予人才职权与责任。

典籍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云:“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衍生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体现礼贤任能之精神。


三、二者异同

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将“举贤使能”释为“推举贤才,任用能人”,并引《荀子·王制》注:“贤者举而尚之,能者进而用之。”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指出“任能”即“委任有才能者”,典出《韩非子·说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唯才是举。”

典籍深化:

《贞观政要·论择官》载唐太宗言:“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印证两词核心为“唯才是用”的治国智慧。

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举贤使能”和“举贤任能”是两个含义相近的成语,均强调选拔和任用贤能之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举贤使能
    指推举品行正直的贤者,并充分发挥其才能。其中“举”为推荐,“贤”指德才兼备之人,“使能”意为让其施展能力。

  2. 举贤任能
    与“举贤使能”意义相同,强调选拔贤者并委以重任。两词常互换使用,核心均体现“选贤用能”的治理理念。

二、出处与典故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核心思想

两成语均体现中国古代“尚贤”思想,主张通过公正选拔和合理任用人才实现社会高效治理。这一理念至今在组织管理、公共政策等领域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报表播光策事冲猋淳钧殂背挡护吊颈笛竹繁翳废物利用附势瓜米冠鸡洪钟华晖黄风雾罩加耗洁诚积精惊飇经国之才稷穑就地咎由自取佧佤族劳歌沦贱螺果瘰疬卖婚茅龙蝱蚋免患内丧排窠甹丰锓木却笠曲肱而枕曲取橪枣沈悴圣上剩味神行太保适味双套车水星岁罔素昧生平探报贪瞋条处通线慰问信帷帐误我仙岳希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