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冒滥的意思、冒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冒滥的解释

不合格而滥予任用。《新唐书·鄂王瑶传》:“选任冒滥,时不以为荣。”《明史·世宗纪一》:“丁酉,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餘人。” 清 方苞 《<畿辅名宦志>序》:“以是推之,欲贤者之不遗,而无实者不得冒滥,岂易言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新军起义清方档案》:“所有出力各员准其择尤酌保,毋许冒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冒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假冒名义、虚报浮夸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本不该享有的名位、利益等,导致泛滥、超出合理范围。它通常带有贬义,强调行为的不正当性和后果的失控性。

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1. 核心含义:假冒与泛滥

    • 冒: 本义指覆盖、顶着,引申为冒充、假冒、顶着(某种名义)。在这里主要指假冒身份、虚报、僭越。例如,冒充他人身份、虚报功绩或人数、僭越本分获取不应得之物。
    • 滥: 本义指水满溢出,引申为过度、无节制、泛滥、失真。在这里主要指过度、超出规定或合理范围、失去控制、质量低劣混杂。
    • 结合: “冒滥”即指通过假冒、虚报、僭越等不正当手段,使得某种事物(如名位、赏赐、人数、开支等)过度膨胀、泛滥成灾,超出应有的限度或标准。它强调行为(冒)导致了不良的后果(滥)。
  2. 具体应用场景(常见搭配):

    • 冒滥名器/名位: 指假冒或僭越获取不应享有的官职、爵位、封号等。例如,《唐律疏议》等古代法律文献中常提及对冒滥授官、冒袭爵位的惩处。
    • 冒滥赏赐/恩荫: 指通过虚报功绩、假冒身份等方式,骗取或不当获得朝廷的赏赐、封赏或恩荫(子孙因父祖功勋而得官)。古代奏章中常有大臣请求核查、裁汰“冒滥恩赏”的记载。
    • 冒滥钱粮/开支: 指在财政支出中虚报人数、项目或数额,导致经费被滥用、超支。多见于古代关于财政审计、吏治整顿的文献。
    • 冒滥军功: 指在军事行动中虚报战功、杀敌人数或假冒他人功劳以邀赏。
    • 冒滥充数: 指用不合格的、假冒的人或物来凑数,导致整体质量低劣或名不副实。
  3. 引申含义:

    • 除了具体的假冒和泛滥行为,“冒滥”也常用来形容一种浮夸、不实、失去规范的状态或风气。例如,批评文风浮夸、虚饰过多,也可用“辞藻冒滥”来形容。

“冒滥”一词精准地刻画了通过欺骗、僭越等手段突破规则限制,最终导致事物过度膨胀、失去控制、质量低劣的现象。它常用于批评政治、军事、财政、人事等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强调其对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危害。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冒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ào làn,主要用于描述不合格而滥予任用 的现象,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对官员选拔或职位授予不严谨的批评。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用例

3.语境与用法

4.近义词与关联词

“冒滥”一词揭示了选拔机制中的腐败或疏漏,强调对资质审核的严格要求。其历史用例和现代引申义均指向对“名不副实”现象的批判,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常例谄貌成串崇号绸缪帷幄棰顿爨镬错落到头来等给耋艾定甲递事第一义东瓜穰青花贩商丰上傅母高隆格巴巴馆阁规求闺庭过房子寒热幻窅画熊怙跋胡猜疾路羁縻州冀求九天玄女箕巫捃拾宽懈毛头马爬爬妹丈鸣锣开道冥坐挠喉捩嗓庖屋撇抗青砖亲闱上馆尚口始终剔齿纤铁限梯苔退弱嗢飫物外司马橡艾萧憀笑影胁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