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机格的意思、机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机格的解释

规格,格式。 唐 刘禹锡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行尽三 湘 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 明 袁宏道 《叙竹林集》:“法 李唐 者,岂谓其机格与字句哉?法其不为 汉 ,不为 魏 ,不为六朝之心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机格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机”与“格”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释义,其主要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器物上的横档或框格

    此义项侧重具体事物的物理结构。“机”古有“几案”之义(《说文解字》:“机,木也”),引申指有支架或框架的器具;“格”本义为“树木的长枝条”(《说文解字》:“格,木长貌”),引申指纵横相交形成的条状物或框架。因此,“机格”可指器物(如织机、窗棂、架子等)上起支撑或分隔作用的横木、横档或格子结构。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卷第1431页。

  2. 法式;规矩;准则

    此义项侧重抽象的法度规范。“机”有“枢要、关键”之义(《广雅·释诂》:“机,要也”);“格”有“标准、法式”之义(《礼记·缁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郑玄注:“格,旧法也”)。故“机格”可指行事或创作所应遵循的法度、规矩或内在标准。例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一句,后世注家或认为其创作符合特定的艺术法度(即“机格”)。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第1575页;《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卷第1431页。

“机格”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一是具体器物上的横档或框架结构,二是抽象的法式、规矩或准则。理解该词需结合古代汉语的语境及具体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机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机格(拼音:jī gé)指规格或格式,常用于描述事物的规范、结构或标准。例如,唐代刘禹锡在《观棋歌送儇师西游》中用“终日饶人损机格”形容棋局的规则被破坏,明代袁宏道在《叙竹林集》中则以“机格与字句”探讨文学创作的规范。


历史用例

  1. 唐代文学
    刘禹锡诗句“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通过“机格”暗喻棋局规则,引申为行事需遵循规范。

  2. 明代评论
    袁宏道在讨论文学创作时提到“法李唐者,岂谓其机格与字句哉?”,强调效法古人应注重精神内核而非单纯模仿格式。


网络解释

现代网络词典(如汉典、查字典)将其定义为事物的规格或形式,并扩展至比喻性用法。例如:


“机格”一词从古典文献中的具体规则(如棋局、文学格式),逐渐演变为泛指事物的规范或标准,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技术、制度等领域。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鲍室笨滞不容唱善儳焉痴妬疮家大本大宗德藩底簟敌对地理系统逗乐子枋子燔玉風浪风肉服裹符甲扶苗付任刚条感劝豪商巨贾好生之德毫银黑眚纥络后王黄吻虎班溷轩节期饥附饱飏精刚酒瓢局地扣天吭声刻丝腊风辽西龙龛伦拟悯贫内兄袍服棚舍辟地开天让勖入托三途三务沙西舍身取义手脚零碎死生酸馅气晚入无次衔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