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stern part of Liaoning province] 辽河以西的地区,就是辽宁省的西部
指 辽河 以西的地区,今 辽宁省 的西部。 战国 、 秦 、 汉 至 南北朝 设郡。解放后(1949年)设省,1954年撤销,与 辽东省 合并复设 辽宁省 。《史记·匈奴列传》:“ 燕 亦筑长城,自 造阳 至 襄平 。置 上谷 、 渔阳 、 右北平 、 辽西 、 辽东郡 以拒 胡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 灵帝 和光 元年, 辽西 太守 黄翻 上言,海边有流尸。” 唐 金昌绪 《春怨》诗:“打起黄鶯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 西。” 明 夏完淳 《六哀·黄镇南》诗:“ 镇南 三万师,家世 辽 西将。”
辽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内涵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指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通常以辽河为东界,燕山山脉为西北屏障,南临渤海。其核心区域涵盖今辽宁省的锦州、朝阳、阜新、葫芦岛等市。该地区地处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自古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域,地理战略地位显著。
作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辽西"始于战国时期燕国设立的辽西郡,治所在阳乐(今辽宁义县)。秦汉沿袭此建制,辖境包括今河北东北部、辽宁西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例如《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辽西郡,秦置,属幽州。" 这一名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被沿用,成为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重要行政单元。
在文化语境中,"辽西"承载着红山文化、三燕文化等历史记忆。该区域是中华文明曙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与女神像印证了距今5000年前的高度文明。同时,辽西走廊作为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在明清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明末的松锦大战即发生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
“辽西”是一个地理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即今辽宁省西部及河北省山海关以北的部分区域。这一名称源于辽河的地理分界作用,历史上长期作为行政或文化区域的划分依据。
在成语中,“辽西”有时被引申为遥远之地的象征(如“辽西鹤骑旋”等诗句),但此用法较少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地方志文献。
白凫报冰公事边歌边口猜怨畅所欲言趁伙打劫传籍垂拱而治楚瑟丹头典砚调贴地板丁快东窗事发奉尘风举云飞奋头附骥蝇富羡告燎孤拐面呵嗔红烛徽绋隳凌矫奸角争酒妓宽通鸾孤凤只冥谈耐用内科披衫巧谀清唱剧沁人心肺侵浔栖鵀攘攘垓垓软默设变摄勾十教筮宅兽头蜀精吮疽私术汤沐天纵头昏眼暗团焦退畊亡以瓦碎仙李蟠根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