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三涂 ”。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晋 郗超 《奉法要》:“十恶毕犯,则入地狱。抵揬强梁,不受忠諫,及毒心内盛,狥私欺紿,则或堕畜生;或生蛇虺。慳贪专利,常苦不足,则或堕饿鬼……此谓三涂,亦谓三恶道。”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四解脱经》以三途名火、血、刀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冥游》:“三途渺渺苦无边,长夜漫漫几时晓。” 清 姚鼐 《罗两峰鬼趣图》诗:“幻作三途业,何异景罔两。”
(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征辟……自 唐 宋 以来,俱重科名。虽是别途进身,尽能致位权要,却是惟以此为华美。往往有只为不得一第,情愿老死京华的。到我国朝初时,三途并用。”
“三途”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众生因业力所感而堕入的三种恶道,又称“三恶道”:
火途(地狱道)
因恶业深重堕入地狱,受无尽火海煎熬,如《有驾》描述“火光熊熊,无边无际”。
血途(畜生道)
众生弱肉强食,常因被杀或互残流血而死,如《搜狗问问》提到“动物互相残杀”。
刀途(饿鬼道)
饱受饥饿之苦且充满恐惧,如《有驾》解释“时刻提防外界伤害,生活于恐惧中”。
指古代获取官职的三种方式:
补充说明:佛教“三途”与“六道轮回”体系相关,强调因果业报;而官职途径的释义属于历史制度范畴,二者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如需深入了解佛教三途的业报原理,可参考《奉法要》等经典文献。
《三途》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佛教中的地狱之称。佛教认为,世界上有六道,包括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和地狱道。地狱道是其中最低、最苦难的道,分为十八层,象征着极度痛苦和罪孽较重的处罚。
《三途》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止”,其中“口”是部首,表示与口有关的意思,笔画数是4画。
《三途》这个词的来源于佛教经典中的地狱描述,描述了人在死后将进入地狱承受痛苦的境地。它的繁体字为「三途」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如果要写"三途",字形可能会稍有变化,但整体意义和内涵都是相同的。
1. 众生修行,以图三途之外的解脱。
2. 脸如一盆死灰,仿佛已在三途之间徘徊。
三途各有其等、三途罪人、三途五岳、三途之病、三途修行
冥府、阎王、地狱、幽冥、阴曹地府
天堂、乐园、极乐世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