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途的意思、三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途的解释

(1).亦作“ 三涂 ”。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晋 郗超 《奉法要》:“十恶毕犯,则入地狱。抵揬强梁,不受忠諫,及毒心内盛,狥私欺紿,则或堕畜生;或生蛇虺。慳贪专利,常苦不足,则或堕饿鬼……此谓三涂,亦谓三恶道。”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四解脱经》以三途名火、血、刀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冥游》:“三途渺渺苦无边,长夜漫漫几时晓。” 清 姚鼐 《罗两峰鬼趣图》诗:“幻作三途业,何异景罔两。”

(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征辟……自 唐 宋 以来,俱重科名。虽是别途进身,尽能致位权要,却是惟以此为华美。往往有只为不得一第,情愿老死京华的。到我国朝初时,三途并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途是汉语中的佛教术语,指众生因生前善恶业力所堕入的三种苦难境地,具体释义如下:

一、佛教核心释义

三途又称“三恶道”,源自佛教轮回思想,指众生造作恶业后的三种转生路径:

  1. 地狱道(火途):造极重恶业者所堕,受烈火焚烧之苦。
  2. 饿鬼道(刀途):因贪婪吝啬堕入,常受饥渴刀杖逼迫。
  3. 畜生道(血途):愚痴业力所致,弱肉强食,流血相残。

    此分类见于《法华经·方便品》:“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二、道教文化中的关联概念

道教吸收佛教思想后,将“三途”与“三恶道”对应,纳入劝善惩恶的教义体系。如《太上感应篇》强调“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警示作恶者将沦入三途受苦。

三、文学与民俗中的引申

在传统文化中,“三途”常被借喻至暗处境。例如:

文化意义:三途之说融合了佛教因果观与中国传统伦理,深刻影响了民间对善恶报应的认知,成为警示世人向善的重要文化符号。


权威参考来源:

  1. 佛教经典《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2. 道教善书《太上感应篇》(李昌龄注)
  3.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相关词条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三途”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佛教概念中的“三途”(核心含义)

指众生因业力所感而堕入的三种恶道,又称“三恶道”:

  1. 火途(地狱道)
    因恶业深重堕入地狱,受无尽火海煎熬,如《有驾》描述“火光熊熊,无边无际”。

  2. 血途(畜生道)
    众生弱肉强食,常因被杀或互残流血而死,如《搜狗问问》提到“动物互相残杀”。

  3. 刀途(饿鬼道)
    饱受饥饿之苦且充满恐惧,如《有驾》解释“时刻提防外界伤害,生活于恐惧中”。

二、封建时代的官职途径(引申含义)

指古代获取官职的三种方式:


补充说明:佛教“三途”与“六道轮回”体系相关,强调因果业报;而官职途径的释义属于历史制度范畴,二者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如需深入了解佛教三途的业报原理,可参考《奉法要》等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兄白甲军傍边儿饱食煖衣弊盖不紧藏往册子长汉嘲拨潮痕春风面出洋相德操东道主梵容讽经芙蓉园垢玩归服过以哈尔滨骇疑憾恚荒薉荒扰蝴蝶结或且祸菑解组靖康之变悃愚凉思钌銱岭嶙密实木笏司内深排水管爬挲俏俐秋风落叶启移戎右乳牸煞年生财受禄收音机爽然帨巾死马当活马医微衷稳静兀的务头象板显允小步马颉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