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藩的意思、德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藩的解释

语出 晋 左思 《魏都赋》:“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谓以道德为守身的藩篱。亦借指守德之人。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瞻望德藩,坐驰精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藩”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分项说明:


一、基本释义

“德藩”由“德”与“藩”二字复合而成:

  1. 指道德、品行、恩惠。《说文解字》释为“升也”,引申为高尚的操守与教化之力。

  2. 本义为篱笆,引申为屏障、护卫。《周礼·夏官》注:“藩,屏也。”后指分封的属地或诸侯国。

    合称“德藩”,可理解为:

    • 以德为屏障的封国:强调诸侯以德行治理封地,作为王室的道德屏障。
    • 德行显赫的藩王:特指受封的宗室王侯,因其德政而著称。

二、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1. 诸侯封号

    明代有“德王”封号,其封地称“德藩”。如明英宗之子朱见潾受封德王,建藩济南,史称“德藩王府”(《明史·诸王传》)。

  2. 道德象征

    古代文献中用以喻指德行足以护卫邦国的诸侯。如《汉语大词典》引例:“德藩屏王室,功著山河。”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德藩:指德行昭著的藩王或封国。例:“德藩之重,系于社稷。”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德藩:以德行为屏障的诸侯。引申为有德行的封君。


四、文化内涵

“德藩”承载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强调诸侯需以德政维护中央权威,如《论语·为政》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分封制中“德治”与“藩屏”的双重职能。


五、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德藩”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指代明代德王世系或其封地遗迹(如济南德王府遗址)。日常用语已罕见,属文言遗存词汇。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德藩”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德藩”由“德”(道德、品德)和“藩”(藩篱、屏障)组成,字面意为以道德作为护身的屏障,引申为品德高尚之人受到保护或尊崇。

二、出处与演变

  1. 核心来源:最早出自晋代左思《魏都赋》中“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强调治国安民应以道德为根本屏障,而非依赖险要地势。
  2. 后世引用:唐代刘禹锡在《谢窦相公启》中写下“瞻望德藩,坐驰精爽”,借指对守德之人的敬仰。

三、用法解析

四、常见误解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8)将其解释为“道德界限”,但根据古典文献,其核心更偏向以德为盾的积极防护含义,而非单纯划定行为边界。

五、示例应用


提示:若需进一步探究历史典故或具体文献,可参考《魏都赋》原文及唐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罢劳搬铺碑洞避乱臂弯产牧斥绌赤虬充选大才槃槃代表团倒替得士遁亡高度告乞光出溜贵穴过误行话鹤仗黄大绛阙箭子交流寂嘿禁暴诛乱磕塔詈訾咙喉龙钤买闲麦纸甿歌脑气筋弄怂披房凭阑否往泰来蔢莎巧言令色耆英七字谱渠道人径入气日三之日缮缉沈断升歌诗存市户水文学思归其雌铜匠驼蹏鸡问正鰕狗希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