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务的意思、三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务的解释

指春、夏、秋三季的农务。《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 杜预 注:“三务,春、夏、秋三时之务。”《管子·君臣下》:“民有三务,不布,其民非民也。” 尹知章 注:“三务,谓春、夏、秋务农。人不务三,则馁饿成变,故民非其民也。”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腊雪未消三务起,壬人不用五兵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务”的汉语词典释义

“三务”是古汉语中的特定概念,在不同典籍中含义略有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指农事中的三项要务

源自《尚书·虞书·舜典》,指古代农业社会最核心的三项事务:

  1. 务农(耕种粮食)
  2. 务丧(丧葬礼仪)
  3. 务祭(祭祀祖先)

    此为“三务”最原始的涵义,体现古代以农为本的社会治理思想。来源:《尚书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指三类官职职责

《周礼·天官》将官吏职责分为三类:

  1. 正务:主持政令(如冢宰);
  2. 治务:执行管理(如司徒、司马);
  3. 事务:具体庶务(如司寇、司空)。

    此分类反映周代官僚体系的职能分工。来源:《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泛指三项重要事务

引申义中,“三务”可指任何需优先处理的要务,如:


语义演变对比表

时期 核心含义 典型文献依据
先秦 农事(食、丧、祭) 《尚书》
秦汉 治国要务(食、货、祀) 《汉书》
隋唐以降 行政职责(户籍/赋税/司法) 《唐六典》

现代使用建议

在当代语境中,“三务”多用于历史或文化研究领域,需结合具体文献明确所指。如需引用,建议优先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并标注典籍原文出处以增强学术性。

网络扩展解释

“三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传统农务含义(主流解释)

指春、夏、秋三季的农事活动,属于古代农业社会的核心事务。这一释义源自《左传》《管子》等典籍:

二、现代延伸含义(特定场景)

在当代语境中,“三务”可能指代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制度(如提及的基层治理概念),但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1. 读音与结构:拼音为“sān wù”,由数词“三”与名词“务”组成,字面即“三项事务”。
  2. 常见混淆:需注意与成语“三务”(国家大事、军事、政治)区分,后者在权威典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为误传。

建议结合《左传》《管子》等文献理解其传统含义,若需现代用法示例,需明确具体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梎柌傲弃百举嫦娥奔月长久日超前绝后赤葛齿落舌钝弛期楚艘厨下儿刺上化下大秦寺蹬脱颠崖鵰悍迭料地主之谊蠹孔发生飞鹊镜風口浪尖分头高峻高乐膏粱纨褲海邦浩赜讧溃候铨花图绛囊娇騃桀骜不恭进京九攻九围拘拦敛饬卖解木砚鎗摐谦虚谨慎穷虚湫阨任子令三版少翁神臂弓试业疏凝署摄素着条长抟沙嚼蜡图德外侮香积饭鰕蚬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