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燔玉的意思、燔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燔玉的解释

古代祭天神之玉。祭毕,焚之而升烟,故名。《旧唐书·王起传》:“ 梁 代 崔灵恩 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者,与牲俱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前代礼神,有祭玉燔玉二品;今独燔玉,无乃闕礼文邪?”参见“ 燔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燔玉是古代礼仪中用于祭祀的玉器,其核心含义为“焚烧美玉以祭天地”。该词由“燔”(焚烧)与“玉”(象征纯净与尊贵的礼器)复合而成,特指通过焚玉完成祭祀仪式的行为。

  1. 字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燔”源自火部,本义为焚烧祭品;“玉”则为祭祀中沟通天地的圣物。二者结合,体现古人以贵重玉器献祭的信仰。

  2. 文献典例

    《礼记·祭法》记载:“燔玉瘗帛,以告天地”,指焚烧玉器、埋藏丝帛以完成祭祀流程。此行为多用于祭天、封禅等重大仪式,象征对神灵的至高敬意。

  3. 文化内涵

    燔玉承载“以诚感天”的礼制思想,玉器被焚化为烟,隐喻人神交接的媒介。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祭祀坑中常见火烧玉器残片,印证其仪式属性。

  4. 关联概念

    燔玉常与“燔柴”并列,后者指焚烧柴木升烟迎神,二者共同构成“燎祭”体系。汉代郑玄注《周礼》称:“玉帛性洁,燔之使达于天”,强调玉在祭祀中的净化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燔玉”是古代祭祀礼仪中的专用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燔玉指古代祭祀天神时使用的玉器。祭祀结束后,玉器会被焚烧以升烟达天,故名“燔玉”。这一仪式与“燔柴”(焚烧祭品)相关,属于祭天礼仪的重要环节。

  2. 仪式细节
    根据《旧唐书·王起传》记载,祭天时需准备两种玉:一种用于礼敬神灵(礼神玉),祭祀后收回;另一种则与祭牲一同焚烧(燔玉),象征将祭品送达天神。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也提到“燔玉”是祭祀礼仪的组成部分。

  3. 引申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比喻“毁坏珍贵之物”。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燔玉”主要指古代祭祀焚烧的玉器,属于礼制范畴;其作为成语的比喻用法并非主流含义,需谨慎使用。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礼义宗》《旧唐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倍读迸直避瓜防李布衫晨朝敕局醋酒打诳语蹈涉大同市低抑二郎作相发电各不定皈命贵真还车函活闳钜黄离离靧沐简御驾鹊精专科头赤足括揭嬾困练究陵树露次露往霜来马颊河茂绩马足龙沙暖锅起肩衾被清净无为颀省泅戏劝诫然诺容芘召杜市莽送去迎来肃揖汤壶韬词挑散剔灯踢透违农委员文斾浯屿无职贤竹林系帛书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