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继承前辈王位的君主。《书·召诰》:“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 孔颖达 疏:“谓继世之君及其时之人,皆服行其君之命。” 唐 韩愈 《鳄鱼文》:“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 江 汉 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 楚 越 。”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王之子孙大宗继为王者,谓之后王。”
(2).泛指继前朝而起的国家元首。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后王视生民之版,与九州地域广轮之数,而衰赋税,大臧则充。”
君主;天子。《书·说命中》:“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 孔颖达 疏:“后王,谓天子也。”《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 清 龚自珍 《农宗》:“古者未有后王君公,始有之而人不骇者何?”
“后王”一词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后王”主要指在地位、权力或疆域上超越前代的君主或统治者。该词最初源于周代对殷商后裔君主的称呼,例如清华简记载的“后王”特指殷商灭亡后的继承者。此外,它也泛指继承前朝王位的君主或新兴政权的国家元首。
在部分文献中,“后王”被直接等同于“天子”或最高统治者。例如《尚书》记载“树后王君公”,孔颖达注解为“后王即天子”。这种用法多见于先秦至汉代的礼仪和政论文本。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尚书》《礼记》及清华简等原始文献,或参考等现代释义。
《后王》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后来的君主”或“以后的君主”。它由两个字组成,前面的“后”表示时间的“以后”,后面的“王”表示国家的统治者。
《后王》的部首是“王”,它属于偏旁部首,表示与国家政权、君主或王位相关的事物。《后王》的笔画总数为9画。
《后王》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朝代更迭和历史演变。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各个朝代的皇帝或皇后被封为“王”。当一个朝代衰落,被后来的朝代所取代时,这位前朝的君主就被称为“后王”。
《后王》的繁体写法为「後王」。
古代汉字中对《后王》进行了一些变化。在古时候,它的写法为「后王」,字形和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前面的“后”字在古代写作「後」。
1. 前朝的君主现在只是后王了。
2. 他是后王,但他却没有被尊为国王。
3. 后王的统治时期很短暂,很快就被推翻了。
1. 后世王位
2. 后继王朝
3. 后代君主
继承君主、后来之王、接替统治者
前王、现任国王、在位君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