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称烦恼。《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孤策独騖,莫知所限;结习纷纶,一随理悟。”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一:“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清 龚自珍 《观心》诗:“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结习”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个主要含义:
佛教术语
指烦恼或未断除的习气。这一用法源自《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典故:天女散花时,花瓣会附着在修行未圆满者(结习未尽者)身上,而对已断除烦恼者(结习尽者)则不会附着。该词在佛教语境中强调通过修行破除执念,如宋代苏轼诗句“结习已空从著袂”即用此意。
泛指积久难改的习惯
多含贬义,指长期形成且难以革除的行为或思维模式。例如:
补充说明:该词读音为jié xí,需注意与“积习”(单纯指长期习惯)的区别——两者虽近义,但“结习”因佛教渊源更侧重对负面习气的批判。
结习是一个中文词汇,由“结”和“习”两个字组成。下面将详细解释和介绍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结习意为以学习作为交流和联系的媒介,通过共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互助。
结:部首纽字旁,总笔画数7; 习:部首丿,总笔画数3。
结习一词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习惯,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结习一词的繁体为「結習」。
在古代,结习一词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大致保持相似的意义。古汉字通常以象形、指事、会意等方式来表示。
1. 通过结习,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 我们结习的内容是学习古代汉字。
结友、结交、习友、学习
结识、结交、交友
疏远、疏离、疏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