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句检的意思、句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句检的解释

考察。 唐 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的名目。其十七为“句检之最”。《新唐书·百官志一》:“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 异 句检簿籍,又精於 巽 ,卒获其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句检"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尤其在唐代官文书语境中使用。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核心释义 指对公文、案卷或账目等逐句进行审查、核对与稽查的行为过程。强调细致、逐条查验的工作方式,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合规性或完整性。

二、分义项详解

  1. 公文审查:
    • 指古代官府中,官员对下级呈报的公文、判词、记录等进行逐句逐条的审核与复核。
    • :唐代官府运作中,常有“句检文案”的职责,即对文书档案进行细致的句检工作。(来源:《唐代官文书研究》相关论述)
  2. 账目稽查:
    • 特指对财务账册、物资清单等进行逐项、逐句的核对与查算,核实数目是否准确无误。
    • :敦煌出土文书中可见“句检使”一职,其职责之一即为核查账目。(来源:敦煌文献《开元户部格》残卷)
  3. 法律案卷核查:
    • 在司法领域,指对案件卷宗、供词、证言等进行逐句审阅,查找疑点或疏漏。
    • :古代判例中或有“着令有司句检明白”的指令,要求相关部门仔细核查案卷细节。(来源:《唐律疏议》相关制度背景)

三、背景与应用 “句检”体现了古代行政管理中对文书、账目、案件处理严谨性和精确性的要求。它不同于泛泛的检查,而是强调逐字逐句、逐条逐项的深入核对过程,是确保行政效率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该词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已非常罕见,主要作为历史词汇或学术研究对象存在。(综合参考古代行政制度及司法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句检”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中的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读音:jù jiǎn
基本含义:指对官吏工作的考察与审核,强调通过细致检查发现疏漏、纠正错误。

二、历史背景

唐代官员考绩制度中,设有“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其中第十七项为“句检之最”,要求官吏在勘覆(审查核对)时做到:

  1. 明察秋毫:精准核查文书、账目等;
  2. 不隐疏失:如实上报问题,不隐瞒错误。

三、实例与出处

四、现代关联

虽为古代制度术语,但其核心精神(严谨审核、问责纠错)与现代审计、监察工作有相通之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考绩制度细节,可参考《新唐书》或《资治通鉴》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暗锁葆爱鞭长驾远並頭卜楞材轻德薄蚕屋侧背沉潜刚克絺褐尺树寸泓辞证大钱大物邓邓呆呆低低切切定时钟逗落阏抑凤去秦楼哥利拉贡御钩股光晃观照国喜寒松和铃红旗手轘曲绘影图形混合语活受交割借方羁管近俗金苏机丝楷书吏开月开闸开展梁驺林篁媚附猛力凝朴潘郎鬓寝瘵商利商务印书馆折么莘莘识裁霜府束苣疏阔司词铜虎符笑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