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 唐 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的名目。其十七为“句检之最”。《新唐书·百官志一》:“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 异 句检簿籍,又精於 巽 ,卒获其用。”
“句检”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中的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jù jiǎn
基本含义:指对官吏工作的考察与审核,强调通过细致检查发现疏漏、纠正错误。
唐代官员考绩制度中,设有“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其中第十七项为“句检之最”,要求官吏在勘覆(审查核对)时做到:
虽为古代制度术语,但其核心精神(严谨审核、问责纠错)与现代审计、监察工作有相通之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考绩制度细节,可参考《新唐书》或《资治通鉴》相关章节。
《句检》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对句子进行检查或审查,以确保句子的正确性、通顺性和逻辑性。
《句检》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手”,部首“言”表示与言语相关的意思,部首“手”则表示与手写字有关。它的总笔画数是12。
《句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言文时期。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句檢」。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句检」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句」的古代写法为「句」字中央有两个「夂」,表示距离行初始点稍远的地方,而「检」的古代写法为「檢」,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佥字旁。
1. 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句检,确保这篇文章没有语法错误。
2. 让我们对论文进行句检,以确保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3. 句检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写出含糊不清或不完整的句子。
1. 语句 (yǔ jù) - 指由若干字组成,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
2. 检查 (jiǎn chá) - 对事物进行仔细审视、审查。
3. 句子 (jù zǐ) - 由字或词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组成、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
1. 校对 (xiào duì) - 对文字或印刷品进行仔细核对、修正。
2. 校勘 (jiào kān) - 对古籍文献等进行考证、补正。
3. 校订 (jiào dìng) - 对书籍、文件等进行校正、修整。
1. 小心 (xiǎo xīn) - 表示谨慎、小心。
2. 随意 (suí yì) - 表示随便、随心而动。
3. 忽略 (hū lüè) - 表示不予注意、不在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