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近来诗思殊无况,苦被时流不相放。云腾浪走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
(2).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鹤膝蜂腰”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诗歌声律问题
该词源自诗歌声律“八病”中的两种():
书法病笔
在书法中,指两种不美观的笔法:蜂腰比喻笔画中间细弱,鹤膝形容转折处僵硬臃肿()。
部分资料引申为对身材的赞美,形容人(尤指女性)膝盖修长、腰部纤细,如鹤与蜂的体态()。但此用法较少见,更常见于文学性描述。
需注意其本义与比喻义的区别:在学术语境中多指文学/书法缺陷,而日常使用可能偏向赞美体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鹤膝蜂腰」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身材修长、匀称优美的特征。它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形容女性体态优美轻盈的一种描写方式。
「鹤膝蜂腰」可以拆解为「鹤」、「膝」、「蜂」和「腰」四个部分。其中「鹤」和「蜂」的部首都是「虍」,而「膝」和「腰」的部首分别是「肉」和「月」。根据笔画统计,「鹤」有12画,「膝」有12画,「蜂」有10画,「腰」有13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言文作品。在古代文学中,鹤象征高雅、娴静,蜂表示轻盈、勤劳,而膝和腰则是女性体态中非常重要的部位。将这四个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字词组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女性体态修长、优美、轻盈的特点。
在繁体字中,「鹤膝蜂腰」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鶴膝蜂腰」。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鹤膝蜂腰」的写法略有不同。在明代的《康熙字典》中,「鶴」的写法是「鵝」加上「也」,「膝」的写法是「⿰月肉」,「蜂」的写法是「虍」加上「甫」,「腰」的写法是「月」加上「⿹肉久」。
这个词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例如:「她长着一张鹤膝蜂腰的面孔,给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个句子中,「鹤膝蜂腰」形容女性面容和身材的优美和姣好。
其他与「鹤膝蜂腰」意思相近的词组有「天生丽质」、「曲线玲珑」和「秀丽端庄」等。这些词组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或体态较为出色和美丽。
反义词或相对的词组则是形容一个人身材矮胖或不修长的特征,如「矮胖粗笨」、「腰圆腿短」和「肥胖不均匀」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