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第三种人的意思、第三种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第三种人的解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胡秋原 、 苏汶 等人,自称是居于国6*6*党反动文人和左翼革命文学阵营之间的所谓“第三种人”。他们的核心思想是“文艺自由”论,并用以反对左翼文学所提倡的文艺为革命政治服务的主张。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这一世界中人,会轻蔑,憎恶,压迫,恐怖,杀戮别一世界中人,然而他不知道,因此他也写不出,于是他自称‘第三种人’,他‘为艺术而艺术’,他即使写了出来,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而已。”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在这天罗地网的阶级社会里,你逃不到什么地方去,也就做不成什么‘第三种人’。”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第三种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第三种人"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概念,其核心含义指在政治或文化立场上宣称中立、超然于对立阵营之外的个人或群体。该词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阵营与自由主义文人之间的论争,左翼作家联盟成员瞿秋白、鲁迅等人批判部分文人以"不偏不倚"为名回避社会矛盾,故称其为"第三种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在语义构成上,"第三种人"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第三"序数词强调序列属性,"种"作量词限定分类,"人"指代群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体系,其词性为名词性短语,多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身份指称。

该概念的语义演变呈现三个阶段:①原初语境特指1932-1935年"文艺自由论辩"中以苏汶(杜衡)为代表的文人群体;②扩展至泛指任何宣称中立的立场;③当代衍生出暗含"立场模糊""逃避责任"的贬义色彩,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批评其"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象"《鲁迅全集·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第三种人”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文学与政治语境下的定义(历史背景)

  1. 起源与主张
    该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以胡秋原、苏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自称“第三种人”,主张文艺应脱离政治束缚,强调创作自由。他们试图在国民党右翼文人与左翼革命文学阵营之间保持中立,反对左翼文学“为革命政治服务”的立场。

  2. 争议与批判
    这一群体被左翼作家(如鲁迅)批评为实质上维护资产阶级文艺观,其“中立”立场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难以实现。


二、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定义(翁文灏提出)

  1. 内涵演变
    中国地质学家翁文灏曾提出“第三种人”指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既不同于纸上谈兵的学者,也不同于缺乏理论指导的实干者,而是能“做工还能研究”的工程师。

  2. 现实意义
    这一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旨在推动中国近代科技与工业发展,代表人物包括凌鸿勋等工程专家。


其他引申含义

在部分哲学讨论中,“第三种人”也被用来形容超越感性或理性层面、具有觉悟境界的个体,但此用法传播范围较窄,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提示:若需深入历史背景或人物案例,可参考(汉典)、(人民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罢怠悲愤填膺鞭尸擦西朝日车笠之盟传道会春苔大修动如参商发蜡繁絃急管風摶佛狸祠抚舆负兹干预广柳车挂帻赫诈闳意眇指箭笴绛霄楼晋竖机组开合自如空门魁北克苦刻狼牙箭联韵龙蹲虑过漫糊谩扣免刑妙语解烦漠闵年逾古稀皮解库皮陆牵罣企逮庆洽擒获阙巩柔靡辱贶删定曹商偃生物十八姨守备属言算家簑衣探观止矣听真铜印池污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