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侯的意思、虎侯的详细解释
虎侯的解释
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 周 代供王大射时用。《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鵠。” 郑玄 注:“侯者,其所射也。以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词语分解
- 虎的解释 虎 ǔ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喻危险境地;.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
- 侯的解释 侯 ó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姓。 侯 ò 〔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虎侯,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历史典故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解析
- 虎 (hǔ): 本义指猛兽老虎,引申为勇猛、威武、威严、强大之意。《说文解字》释为“山兽之君”,象征力量与勇武。
- 侯 (hóu): 本义指箭靶,后主要用作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泛指诸侯、有爵位者或达官贵人),也引申为尊贵、显赫之意。
二、核心含义
“虎侯”一词,结合“虎”的勇猛特质与“侯”的尊贵身份,其核心含义指:
- 勇猛显赫的诸侯或将领: 特指那些如虎般勇猛善战、地位尊崇的军事统帅或封疆大吏。这是其最直接和常用的历史指代。
- 象征勇武与尊贵: 作为文化符号,“虎侯”融合了力量、权威与尊贵的意象,常用于形容或赞誉位高权重且极具魄力的人物。
三、历史典故与具体指代
“虎侯”一词常与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相关联:
- 周代虎侯: 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周礼·夏官·射人》及《仪礼·大射仪》。在周天子举行的大射礼中,设三组箭靶(“侯”),其中为诸侯设置的靶称为“虎侯”,以虎皮为饰(或绘虎纹),象征诸侯的勇武。此处的“虎侯”是礼仪制度中专用的名称,体现了对诸侯勇猛特质的期许与彰显。
- 勇将代称: 后世文学或史书中,常以“虎侯”尊称或比喻勇冠三军、威震一方的杰出将领或藩镇首领,突显其如虎般的威势和显赫地位。
四、文化象征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虎侯”超越了具体指代,成为一种象征:
- 勇武精神的化身: 代表着无畏、力量与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
- 尊贵与权威的象征: 结合了爵位的尊荣与猛兽的威严,是高位者权力与威望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提供“虎”、“侯”单字释义及“虎侯”词条的历史文化背景。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提供“侯”的详细释义及古代用法。
- 《周礼注疏》([清]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记载大射礼中“虎侯”的设置及含义。
-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蕴含后世史家对勇猛将领“虎侯”气质的描述与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
“虎侯”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成语含义(发音:hǔ hóu)
指勇猛的将领或战士,形容人如猛虎般强悍无畏。
- 来源:最早见于《史记》,用于描述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廉颇,因其战功卓著被称为“虎侯”。
- 使用场景:多用于称赞军事将领、行业顶尖人才或有胆识的勇士。
- 延伸意义:象征战斗力与领导力,常与“熊侯”“豹侯”并列,体现等级差异(虎侯为君王专用)。
二、器物含义(发音:hǔ hòu)
指周代王室大射礼仪中使用的箭靶,以虎皮装饰边缘。
- 功能:专供周王射箭使用,区别于诸侯用的熊侯、卿大夫用的豹侯。
- 典籍依据:记载于《周礼·天官·司裘》,郑玄注疏中明确其等级属性。
该词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 若涉及人物或抽象赞誉,取成语义;
- 若涉及古代礼制或器物,取箭靶义。
两种含义的发音不同,且历史背景差异显著,需注意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宝石长鸣鸡乘虚迭出赤牒垂棘词盟打入冷宫锭铁底下书泛流旛胜发行人干栋纲商赶罗干噎割礼购赎观音素归心翰牍汉音鸿业远图活寡剑服僭杂交絶界破戒石铭积庾卷卷军令重如山辽海鹤笼僮鸾声厖杂抛声衒俏贫褊拳服惹犯任木荣览桑给巴尔甚般受领死不回头俟分四路丝竹锁应天愁地惨跳鞋狪狪推整突立唯邻是卜危险位序献旗萧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