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稱煩惱。《維摩經·觀衆生品》:“時 維摩詰 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説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約 《<内典>序》:“孤策獨騖,莫知所限;結習紛綸,一隨理悟。” 宋 蘇轼 《再和楊公濟梅花》之一:“結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雲何。” 清 龔自珍 《觀心》詩:“結習真難盡,觀心屏見聞。”
(2).多指積久難除之習慣。《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詩文嗜好,結習已深,倘得問字學書,當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緻她來信說我‘詩人結習未除,幻想太高’。”
“結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個主要含義:
佛教術語
指煩惱或未斷除的習氣。這一用法源自《維摩诘所說經》中的典故:天女散花時,花瓣會附着在修行未圓滿者(結習未盡者)身上,而對已斷除煩惱者(結習盡者)則不會附着。該詞在佛教語境中強調通過修行破除執念,如宋代蘇轼詩句“結習已空從著袂”即用此意。
泛指積久難改的習慣
多含貶義,指長期形成且難以革除的行為或思維模式。例如:
補充說明:該詞讀音為jié xí,需注意與“積習”(單純指長期習慣)的區别——兩者雖近義,但“結習”因佛教淵源更側重對負面習氣的批判。
結習是一個中文詞彙,由“結”和“習”兩個字組成。下面将詳細解釋和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結習意為以學習作為交流和聯繫的媒介,通過共同的學習内容和目标來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和互助。
結:部首紐字旁,總筆畫數7; 習:部首丿,總筆畫數3。
結習一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習慣,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教育體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結習一詞的繁體為「結習」。
在古代,結習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大緻保持相似的意義。古漢字通常以象形、指事、會意等方式來表示。
1. 通過結習,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2. 我們結習的内容是學習古代漢字。
結友、結交、習友、學習
結識、結交、交友
疏遠、疏離、疏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