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庸的意思、骄庸的详细解释
骄庸的解释
居功自傲。 王闿运 《邹汉勋传》:“过 邵阳 , 邵阳 令固骄庸,以事收之入狱。”
词语分解
- 骄的解释 骄 (驕) ā 马壮健。 自满,自高自大,不服从:骄傲。骄气。骄恣。骄横(坣 )。骄矜。骄纵。 猛烈:骄阳。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庸的解释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需要:无庸细述。无庸讳言。 岂,怎么:庸讵(岂,何以,
专业解析
"骄庸"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复合词,由"骄"和"庸"两个语素构成,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文献例证进行解释。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古籍的详细释义:
一、词汇释义
-
核心含义
骄庸指因骄傲自满而导致的平庸无能。其中:
- 骄(jiāo):《汉语大词典》释为"自满,傲慢",如《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庸(yōng):《说文解字》注"用也",引申为"平凡、浅薄",如《国语·周语》"庸勋亲亲"。
复合后强调因骄矜心态致使能力平庸或行为失当。
-
古籍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冯衍传》:
"骄庸之主,亡国之臣"
此处指君主因骄纵而昏庸无能,终致亡国。此例被《汉语大词典》收录为典型书证。
二、语义演变
- 古代语境:多用于批判统治者或上位者的德行缺陷,如《资治通鉴》评隋炀帝"恃才骄庸,拒谏亡国"。
- 现代用法:词频较低,偶见于文史评论,形容因自负导致的认知局限或能力退化,如"学术骄庸"指学者固步自封。
三、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骄庸"词条,释义为"骄傲昏庸",引《后汉书》例证。
▶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12卷页803。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通过单字释义佐证构词逻辑。
- 《后汉书》原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点击查看《后汉书·冯衍传》原文)。
"骄庸"属批判性词汇,其语义核心在于揭示骄傲与庸碌的因果关系,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烙印。
网络扩展解释
“骄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o yōng,其核心含义是居功自傲,即因有功绩而骄傲自满。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骄:指骄傲、自满,常与“傲”连用,表示轻视他人或过度自信。
- 庸:此处可理解为“因功而自恃”,与“居功”相关联,强调因功绩产生的负面态度。
- 整体:形容因过去功绩而自我膨胀、不谦逊的状态,带有贬义。
2.用法与语境
- 文献例证:清代王闿运《邹汉勋传》中提到:“过邵阳,邵阳令固骄庸,以事收之入狱。”,此处描述官员因居功自傲被治罪。
- 现代场景: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物性格或行为,例如:“他虽功绩卓著,却骄庸自负,终致失败。”
3.相关拓展
- 近义词:居功自傲、恃才傲物、骄傲自满。
- 反义词:谦逊低调、虚怀若谷、功成不居。
4.注意点
- 使用频率: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更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
- 权威参考: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海》了解更详细的语义演变。
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建议结合权威词典或文献资料进一步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
背主并辔钞絶出版出牓初初搭界大酒缸点看奠牧点石为金电位差短后衣舵机風痺風譽公羊龟带诡丽诡容龟山归阴国戚函翰寒饥火轮三昧互通有无家量绛阙浆水骄敌羁雌稽颡膜拜究究僦屋枯率牢膳炼臂隆废鲁卫之政麻蛋禡纛品竹调絃迫遽请救骐馵全和柔橹入库山纹素材苏黎世犆县恬脆天性听采闲迭享大相若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