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品竹调絃的意思、品竹调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品竹调絃的解释

亦作“ 品竹调丝 ”。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四折:“往常我樽前歌宛转,席上舞蹁躚;生疎了品竹调絃,不承望侍欢宴。”《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水浒传》第二十回:“那厮唤做 小张二 ……学得一身风流俊俏,更兼品竹调丝,无有不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品竹调絃"是汉语中的传统四字成语,亦作"品竹调弦",其字形演变中"絃"为"弦"的异体字。该成语由"品竹"与"调弦"两个动宾结构组成:"品"作动词指辨别、鉴赏,《汉语大词典》释为"体察优劣"(来源:汉典);"竹"代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调"指调整音律,《说文解字》载"调,和也"(来源:国学大师);"弦"则指琴、瑟等丝弦类乐器。

该成语本义指演奏管弦乐器的技艺,如元代王安甫《西厢记》"则要你品竹调弦,皓齿朱唇"即描写音乐造诣(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引申义包含三重意蕴:其一喻音乐素养深厚,如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其二状写闲适生活情态,常见于元杂剧中对文人雅士的描写;其三衍生出情感交流的隐喻,如《金瓶梅》中以乐声暗喻人际应酬。

从语言学视角分析,该成语承载着中国古代"八音"分类的乐器认知体系,其中"竹"属八音之"竹","弦"属八音之"丝",二者并称体现传统音乐的组合形式(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与艺术评论领域,既保留古典韵味,又兼具描述音乐活动的实用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品竹调絃”(也写作“品竹调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 品竹:指品评竹子的质地、音色,用于制作笛、箫等乐器()。
    • 调弦:指调整琴弦,使乐器音准和谐。
      合起来原指对乐器材料的鉴赏与调试,后泛指吹弹管弦乐器的技艺()。
  2. 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其比喻义为“做事细致认真、追求完美”,但这一用法较少见,更多权威来源(如、7、9)强调其本义为演奏乐器。


二、出处与用法


三、例句参考

  1.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
  2. 现代造句:“他整日品竹调弦,沉浸于传统音乐之中。”()

该成语核心含义为“演奏管弦乐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含比喻义。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水浒传》或元代戏曲原文(参考、9)。

别人正在浏览...

苞纳蹦蹦儿戏不革常情城聚持刀弄棒叱吸蚩拙舛令楚天怠敖點頭會意电泳帝义东国都録凤吻付法凫舫腑冷扶倾济弱服饰簋飧桂阈和敏回生起死徽絃餬名讲亭瞯摸监纳井灶纪念碑金丝薰仅以身免禁遮救息亢轭魁纍炼指淋灰龙宫奴子盆溢钤察谯诟群鸿戏海仁心杀身报国爽恺爽误殊形诡状梭腹天地剖判土帝脱腔落板婉缛玩物魏珠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