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龟绶。《新唐书·狄仁杰传》:“﹝ 狄仁杰 ﹞俄转 幽州 都督,赐紫袍、龟带,后自製金字十二於袍,以旌其忠。”
龟带(guī dài)是古代中国服饰制度中的重要配饰,特指饰有龟纹的腰带,象征身份与权位。以下是详细释义:
龟纹腰带
指以龟形纹样装饰的腰带,多为贵族或高官所用。龟在古代象征长寿与祥瑞,故龟带成为身份尊贵的标志。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官职象征
唐宋时期,龟带与金龟袋并称,是官员佩戴的符信。《新唐书·车服志》载:“三品以上服金带,饰以金龟。”
来源:《新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车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祥瑞寓意
龟因长寿被赋予“灵兽”属性,龟带隐含祈福长寿、稳固权位的寓意。
来源:《中国纹样辞典》,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礼制等级
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方可佩金龟带,成为阶层区分的标志。白居易诗云:“紫袍新秘监,白首旧书生……腰佩龟带印,马骄不敢行。”(《闻行简思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
来源:《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中华书局,1960年。
起源周礼
龟纹装饰最早见于周代礼器,《周礼·春官》提及“龟人掌六龟之属”,但应用于腰带始于汉代。
来源:《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唐代鼎盛
金龟带在唐代成为高官标配,李商隐“无端嫁得金龟婿”即指佩龟带的夫婿。
来源:《唐代服饰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宋代渐衰
宋以后龟带被玉带取代,但“金龟”仍为官职代称,如贺铸“金龟解尽留无计”。
来源:《宋史·舆服志》,中华书局,1985年。
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载,贺知章解金龟换酒相待,体现名士风流。
来源:《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
说明:因“龟带”属古汉语专词,现代词典释义较简,本文综合历史文献、服饰制度及文学典故,援引权威出版物考释其文化意涵。部分古籍原典可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平台查阅电子版。
“龟带”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权威资料进行辨析:
一、官服制度中的含义(主流解释) 根据高权威性来源,“龟带”实为“龟袋”的误写,是唐代至武周时期官员身份象征的配饰制度。具体指龟纽印绶,与鱼符、鱼袋共同构成章服制度:
二、文献中的特殊用例 《新唐书·狄仁杰传》记载狄仁杰获赐“紫袍、龟带”,此处的龟带应指高级官员的绶带装饰,属于唐代章服制度的实物体现。
需注意的混淆点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比喻做事拖沓”的成语,但该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撑,可能是现代误传。建议在学术或历史场景中采用第一种解释,若遇文学性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考证。
豹略表揭涔蹄尘界醇香黨史登谷对准剟刺沸射符娄抚摸该该干湿度地带性膏兰贯朽粟陈故关骇动黑章合从连衡鸿材谹谹豁口截舌获印匠丽渐濡纪历决杀军管矿油琨夷纚笄轮环緑寳石马商麻绦甯遫弄法舞文姘夫披颜乾礼青膀骚旨深玄市粜水令输入属丝言束意私囊四翁夙尚抟谜完郛委劣卧冬吾侪武城禽无法乌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