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庸的意思、驕庸的詳細解釋
驕庸的解釋
居功自傲。 王闿運 《鄒漢勳傳》:“過 邵陽 , 邵陽 令固驕庸,以事收之入獄。”
詞語分解
- 驕的解釋 驕 (驕) ā 馬壯健。 自滿,自高自大,不服從:驕傲。驕氣。驕恣。驕橫(坣 )。驕矜。驕縱。 猛烈:驕陽。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庸的解釋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醫。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沒有志氣,沒有作為)。 需要:無庸細述。無庸諱言。 豈,怎麼:庸讵(豈,何以,
專業解析
"驕庸"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複合詞,由"驕"和"庸"兩個語素構成,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用法及文獻例證進行解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古籍的詳細釋義:
一、詞彙釋義
-
核心含義
驕庸指因驕傲自滿而導緻的平庸無能。其中:
- 驕(jiāo):《漢語大詞典》釋為"自滿,傲慢",如《論語·學而》"貧而無谄,富而無驕"。
- 庸(yōng):《說文解字》注"用也",引申為"平凡、淺薄",如《國語·周語》"庸勳親親"。
複合後強調因驕矜心态緻使能力平庸或行為失當。
-
古籍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馮衍傳》:
"驕庸之主,亡國之臣"
此處指君主因驕縱而昏庸無能,終緻亡國。此例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典型書證。
二、語義演變
- 古代語境:多用于批判統治者或上位者的德行缺陷,如《資治通鑒》評隋炀帝"恃才驕庸,拒谏亡國"。
- 現代用法:詞頻較低,偶見于文史評論,形容因自負導緻的認知局限或能力退化,如"學術驕庸"指學者固步自封。
三、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驕庸"詞條,釋義為"驕傲昏庸",引《後漢書》例證。
▶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12卷頁803。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通過單字釋義佐證構詞邏輯。
- 《後漢書》原文數據庫: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點擊查看《後漢書·馮衍傳》原文)。
"驕庸"屬批判性詞彙,其語義核心在于揭示驕傲與庸碌的因果關系,具有鮮明的曆史文化烙印。
網絡擴展解釋
“驕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o yōng,其核心含義是居功自傲,即因有功績而驕傲自滿。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驕:指驕傲、自滿,常與“傲”連用,表示輕視他人或過度自信。
- 庸:此處可理解為“因功而自恃”,與“居功”相關聯,強調因功績産生的負面态度。
- 整體:形容因過去功績而自我膨脹、不謙遜的狀态,帶有貶義。
2.用法與語境
- 文獻例證:清代王闿運《鄒漢勳傳》中提到:“過邵陽,邵陽令固驕庸,以事收之入獄。”,此處描述官員因居功自傲被治罪。
- 現代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形容人物性格或行為,例如:“他雖功績卓著,卻驕庸自負,終緻失敗。”
3.相關拓展
- 近義詞:居功自傲、恃才傲物、驕傲自滿。
- 反義詞:謙遜低調、虛懷若谷、功成不居。
4.注意點
- 使用頻率: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
- 權威參考: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海》了解更詳細的語義演變。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建議結合權威詞典或文獻資料進一步學習。
别人正在浏覽...
奔競閉路電視壁障晁董答帶盜奪遞毀嫡統抵鴉貳膳飛迸飛誣鳳箋寡君轱轳車果子局橫入護諱講讀寄辭九屬基線稽閱蠲救具供勞役量授鍊思獵酒陵巒林芿利嘴栾棘馬疋沒張緻面縛鳥巢攀髯朋比平昔嫔物普覃歧路亡羊請發青供輕辔惹禍少惡盛春伸頭縮頸樹頂殊姿無必屼嵲遐籍缃梅相挈先回消承消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