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烈过甚。《新唐书·李中敏传》:“雨不时降,夏阳骄愆,苗欲槁枯。”
“骄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基本含义
由“骄”(骄傲)和“愆”(过失)组合而成,表示因骄傲自大而导致的错误或失败。多用于批评自负之人,例如在团队合作或决策场景中,强调傲慢心态的危害性。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在《新唐书·李中敏传》中,“骄愆”指自然现象的猛烈过甚,如“夏阳骄愆”描述夏季阳光过于炽热,导致干旱苗枯。此用法现代较少见,需结合原文语境理解。
补充说明
《骄愆》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可以表示人的傲慢和过错。
《骄愆》由部首马和心组成,马意味着与马有关,心表示与内心感情有关。其中,骄由13画组成,愆由13画组成。
《骄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骄和愆的写法分别为驕和僉。
在古时候,骄和愆的写法略有不同。骄的古字形为驕,由马和乔组成,表示马的傲慢态度;愆的古字形为僉,由人和董组成,表示人的过错和疏忽。
1. 他的骄愆使他失去了许多朋友。
2. 过去的愆尽管已经原谅,但仍然存在后果。
1. 骄傲:表示自高自大的情绪或态度。
2. 过愆:表示过失、过错。
3. 愆尤:指过失和疏忽。
1. 傲慢:表示自以为是或轻视他人。
2. 自满:指对自身过于满足,不思进取。
1. 谦虚:表示谦逊和谨慎。
2. 谅解:指互相包容和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