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虫霜的意思、虫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虫霜的解释

虫蚀霜损。指水旱之外,影响农业生产的两大害。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饮坐令作,有不悟而饮罚爵者,皆曰‘虫伤旱潦’,或云‘虫伤水旱’……未尝究四字之意何也。‘虫伤’宜为‘虫霜’,盖言农水旱之外,抑有虫蚀霜损,此四者农田之大害,《六典》言之数矣。”《新唐书·百官志一》:“自四品皆番上於吏部,不上者岁输资钱,三品以上六百,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虫霜减半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虫霜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名词,指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的虫害与霜冻灾害,属于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灾害类别词。该词最早见于古代农事文献,唐代白居易《捕蝗》诗中曾用“岂将人力定虫霜”表达灾害防治的无奈。

从词义结构看,“虫”指啃食作物的蝗虫、螟虫等害虫,“霜”则指秋季早霜或冬季寒霜引发的冻害。二者合并后泛指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及生物灾害,如《齐民要术》中记载“虫霜水旱,岁不能免”,可见其作为并列式灾害概念的历史渊源。

在语义演变中,该词逐渐衍生出比喻义。宋代陆游《秋晚村舍杂咏》中“人言霜後寒,我谓虫霜并”,已将虫霜并列为象征人生困顿的意象。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双重含义,既指具体农害,也用于比喻接踵而至的打击。

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收录为独立词条,释义为“虫灾和霜冻,泛指自然灾害”(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显示,该词在华北、江淮等传统农耕区仍具较高使用频率。

网络扩展解释

“虫霜”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虫蚀霜损,即虫害和霜冻对农作物的损害。它常与水灾、旱灾并列,共同构成古代农业的四大自然灾害。

  2. 出处与文献依据

    • 唐代李匡乂《资暇集》提到:“农水旱之外,抑有虫蚀霜损,此四者农田之大害”。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水旱虫霜减半资”,进一步印证其作为农业税赋减免的依据。
  3. 综合释义
    该词特指虫害和霜冻两种灾害,是古代对农业生产威胁的概括性表述,常用于历史文献或农事讨论中。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资料可能将“虫霜”与寓言故事混淆(如提到的蚂蚁与蚱蜢),但根据权威文献,其核心含义仍聚焦于自然灾害。

别人正在浏览...

按纳彩轿茶话会赤雀侈太大冯君当本达穷大失所望吊查兜翻風幡封号风笈感恋甘壤高压氧舱毂兵圭顿谷口子真海獭还制宏伟患忧煇张甲革坚执不从阶戺趌趌积数苴秸垦艺鍊真落羽谩昧灭祀拍天叛散喷勃纰越墙仞轻甲青铜学士青衣人悫愿塞音扇翣胜国盛茂时田疏末死不足惜套数天尽头涕泗纵横托肺附歪物件万象香缨鲜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