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问的意思、拜问的详细解释
拜问的解释
(1).跪拜讯问。《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尝有疾,妻遣婢拜问, 英 下牀答拜。”
(2).敬词。表示恭敬地讯问。《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道:‘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
词语分解
- 拜的解释 拜 à 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拜年。拜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
- 问的解释 问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审讯,追究: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管,干预:概不过
专业解析
"拜问"是一个汉语敬辞,主要用于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核心含义是恭敬地询问或问候。
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
核心含义与用法:
- 恭敬地询问: 指带着敬意向对方提出问题或请教。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或对尊贵、敬重之人的场合,以示谦卑和尊重。例如:"学生有一事不明,特来拜问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恭敬地问候: 指带着敬意向对方问好、请安。这种用法在古代书信或正式场合中更为常见,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尊重。例如:"久疏音问,特修书一封,拜问安好。"(《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字源与结构解析:
- 拜: 本义是表示敬意的礼节动作(如作揖、磕头),引申为恭敬地、以谦卑的态度进行某种行为。
- 问: 指询问、问候、探问。
- 合义: "拜"修饰"问",强调"问"这个行为是在恭敬、谦卑的态度下进行的。
-
语境与语用特征:
- 敬辞属性: "拜问"是一个典型的敬辞,体现了说话者(或书写者)的自谦和对对方的尊敬。
- 正式与书面: 相较于日常口语中的"请问"或"问一下","拜问"显得更为正式、庄重和书面化,常用于书信、正式场合或对特别尊敬对象的交流中。
- 对象限制: 一般用于对尊长、师长、上级或有地位、受尊敬的人。对平辈或晚辈通常不使用。
-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拜问"的使用频率有所降低,但在书面语(如正式书信、贺卡、特定文化场合或仿古语境)中仍可见到,尤其是在需要表达极高敬意时。在学术探讨或向资深专家请教时也可能使用。
-
同义词辨析:
- 请问: 是最常用的礼貌询问用语,适用于大多数需要客气提问的场合,尊敬程度低于"拜问",适用范围更广。
- 请教: 侧重于恭敬地请求教导或指点,对象通常是学识、技能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
- 问候/问安: 侧重于表达关心和祝愿,不如"拜问"强调恭敬的仪式感。
- 拜问 在"恭敬程度"和"正式程度"上通常高于"请问"和"请教",更侧重于表达一种谦卑、仰慕的姿态。
"拜问"是一个表达高度敬意和谦卑态度的敬辞,主要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指向尊长或有地位者进行恭敬的询问或致以诚挚的问候。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卑有序、谦逊有礼的传统价值观。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86-1994).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拜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跪拜讯问
指通过跪拜的礼节进行询问,带有庄重、谦卑的意味。例如《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记载:“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牀答拜。” 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尊卑礼仪的严格性。
-
敬词,表示恭敬地询问
用于向对方提出问题时表达尊重,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儒林外史》第一回中,王冕问道:“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 此用法突显了对话中的谦逊态度。
二、延伸与语境
- 文学引用:唐代张籍诗句“再拜问还期”、宋代郑清之“下土臣敢再拜问”等,均以“拜问”表达恳切或敬畏的询问。
- 现代适用性:当代语境中,“拜问”多作为书面语或仿古表达,日常口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题材作品或特定礼仪场合。
“拜问”兼具动作与敬语的双重性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儒林外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澳洲阿庾多拜璧憋噪兵役制驳跞布代草蛇灰线长思刺孔短篷兑拨蹲夷風攣搞糟供顿黑郁郁还飇毁三观护世四天王讲旅家下人甲乙膏积火急剧金鸡纳树来翰敛翼獠奴历代裂土分茅乱獘麻痹漭泱茂林修竹懋业鸣簧鸣扃冥神奶食赧色潜玉齐量等观穷说泉壑上着涉履升斗石湖仙手字水晶琐秩谈古说今通稿退斥畏惮闻笛稀朗信奉